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水生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水利发展全过程,强化对水资源和河湖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
聚焦短板,协调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聚焦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促进水利均衡协调发展。
服务大局,开放发展。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立足“强富美高”新邗江建设新征程目标,统筹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拓宽水利服务领域,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特征,加快治水思路转变,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科技赋能,把科技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催化剂,全面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
(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1、规划范围
广陵区域全境,总面积265.36平方千米。
2、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规划水平年:2025年,展望至2035年
(四)发展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建成与现代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水管理服务体系、水文化弘扬体系。擘画“水安全保障坚固可靠、水资源利用节约高效、水生态环境健康优美、水管理服务智能规范、水文化展示传承有序”的水利现代化蓝图。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初步建成集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防洪更有保障。基本解决防洪排涝突出薄弱环节,遭遇一般洪涝基本不受损失,遭遇超标洪水有应急措施。淮河入江水道巩固行洪12000立方米/秒,骨干河道行洪能力巩固100年一遇,重要支流达到20~50年一遇;长江干流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河势巩固稳定。区域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城区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
供水节水高效节约。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水资源利用更加节约。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8%,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8%,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5%,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66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水生态保护更加严格。水生态保护更加严格。持续提升长江、大运河、廖家沟三条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入江水道廖家沟水源地、长江淮河交汇区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河湖生态功能不断恢复改善,河湖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主要河道生态水位保障率达到90%,生态岸线保有率达到60%,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22%,水土保持率达到99.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达到87%。
水管理更加高效。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更加严格,河湖管理保护更加有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更加规范,水旱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高。智慧水利建设全面加速,水利信息化基础能力、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村水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95%,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92%,节水灌溉面积率达到75%。
至“十四五”期末,主要流域和区域防洪工程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功能齐全、长效管护进一步落实;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显著加强。各项规划指标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值。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情况见下表。
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表
序号 目标 目标
性质 2025年目标值
1 流域防洪 预期 长江干流堤防全面提升100 年一遇洪潮水位标准,干流河势得到有效控制
淮河入江水道巩固行洪12000m3/s,骨干河道行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
2 区域防洪除涝 预期 防洪:区域骨干排水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预期 排涝:10-20年一遇
3 城市防洪除涝 预期 防洪: 50年一遇
排涝: 20年一遇
4 供水保证率 预期 农业: 90%以上
预期 重点工业98%
预期 生活98%
5
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 约束 10%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 5%
6 灌溉水利用系数 预期 0.66
7 水质优良率 约束 87%
8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 约束 100%
9 河道生态水位保障率达 预期 90%
10 水土保持率 预期 99.5%
11 有效灌溉面积率 预期 95%
12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预期 92%
13 节水灌溉面积率 预期 75%
(五)发展布局
围绕“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部署要求,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相适应,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不断优化水利发展空间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统筹流域、区域、城市与乡村水问题的关系,协调推进城乡水资源、水空间、水工程、水生态的统一治理,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引领水利发展向更高质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