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体系。大力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保护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江都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郭村保卫战战场遗址、邵伯保卫战战场遗址等为代表的红色遗址;梳理许晓轩“宁关不屈”“狱中八条”、郭村保卫战、花鱼塘遭遇战等为代表的红色事迹;收集《渡江开辟桥头堡》《江心跳板朱秀清》《红旗插上三江营》《炮击英舰“紫石英”》等为代表红色故事;编制武工队队长朱秀清、双枪手朱宝坤、江都河南工委组织部长卞松山、农抗会主席史昌勋等为代表的红色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革命文物,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龙川”基因体系。江都地处江、淮、运三大水系交汇地,河湖交织,生态田园、美丽乡村、江淮美食、炫彩民俗构成了江都“共富龙川”文化基底。系统构建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邵伯锣鼓小牌子、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龙川非遗;以邵伯龙虾、董府文人宴等为代表的龙川味道;以三月三踏青挑荠、邵伯秧号子、塘头春盘宴、董巷董族正月十四上高灯等为代表的龙川民俗等,为推进江都乡村旅游发展,传承地域文化奠定基础。

  “创新”基因体系: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江都人民不畏艰辛,用智慧创新传承优秀文化,形成了以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中科院学部委员陈桢,国际佛光会总会会长星云大师等为代表,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的名人先贤;以舞龙舞狮文化、龙舟竞渡文化等传统体育赛事品牌为代表竞技体育,彰显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江都精神。在新时期,江都不断探索发展路径,放眼国际、力争走向时代前沿,创新引进电竞产业、影视产业、体育赛事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扬开放互联的文化精神,打造新标杆、树立新品牌,推动江都走向世界。

  (二) 鼓励文化精品创作

  江都是扬剧之乡,丰富的文化传说、历史文化等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文化基础。在“十四五”期间,江都要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江都文化艺术资源优势,结合历史文化、革命故事、抗疫事迹、新时代精神等主题,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创作一批主题突出、时代鲜明,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奏响江都文艺百花齐放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1. 鼓励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强化文化艺术品牌引领。突出“国字号”“省字号”品牌创建,以专业艺术团队、民间艺术团体互促共进,打造一批以扬剧《许晓轩》、扬剧小戏《太阳出来了》、歌曲《面朝东方》等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旅游演艺、影视剧作、美术创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佳作,积极参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文华奖”、江苏省戏剧文学奖等各类文化艺术评选,全面提升江都文化艺术创作热情,打造高水准文化艺术佳作。鼓励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参与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美术金彩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国家著名的文化艺术类奖项,到2025年,力争创作3-5部省级及以上文化艺术奖项,全面激发江都文化艺术创作活力,打响江都文化艺术品牌。

  激发文化艺术内生动力。一是加强江都文化艺术交流,依托江都“中国扬剧之乡”“中国龙狮运动名城”等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江都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以互通互鉴推进江都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把“中国江都扬剧艺术节”培育为最具江都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二是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演艺空间,进一步夯实文化艺术载体空间,探索江都文化艺术常态化演艺模式,形成以大剧院为核心,以各级文化演艺场馆、特色小剧场、休闲街区、文艺工坊等为重点补充的文化演艺圈,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演艺空间。三是打造江都旅游演艺精品,加强文化艺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结合邵伯古镇、仙女古镇、大桥古镇、江都水利风景区等景区景点,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产品,提升江都景区景点文化品质。

  2. 健全文化艺术保障机制

  加强文化艺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江都区扬州评话、扬剧、国画、漆画、文学等文化优势,聚焦戏剧艺术、美术、文学创作等文化艺术领域,保护优秀文化艺术传承人、培育一批新生文化艺术接班人,建立江都区文化艺术专家库,形成以艺术大师为精英引领,以社会艺术团体、市民文化艺术爱好者为主力,壮大江都文化艺术队伍,鼓励艺术创新,提高文化艺术品质,全面打造江都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健全文化艺术生产机制。建立健全精品创作扶持、文艺人才引进培养、文艺评价激励、优秀艺术作品宣传推广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文艺创作保障机制,优化创作环境,全面激发文艺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让更多观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推动艺术作品与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三) 强化文化保护传承

  制定出台江都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文化保护利用工程等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博物馆展览馆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江都区文化展示体系,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到2025年,全面建立江都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完整档案;扩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覆盖范围。

  1.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编制并落实江都文化保护规划,加大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邵伯镇粮仓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划定文物保护“紫线”,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做好民间文物的收集、保护工作,整合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并筛选和申报全国、省级、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到2025年,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达1-3处。

  加强文物研究工作。组建江都区文物研究中心,系统梳理江都区文物资源,挖掘文化价值,为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文物活化利用等做好一手资料工作。

  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在文物保护基础上,用好数字科技等新技术,以“活化展现、沉浸体验”等形成,将固化的文物通过可体验方式呈现,提升文物的感知度,到2025年,开展博物馆云展览项目3-5项。探索邵伯运河遗址、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许晓轩故居、星云旧居等文物活化利用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研学旅游示范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