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扬州金融业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视察扬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功能定位为依据,以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金融业“十三五”发展状况和“十四五”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扬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未来五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贡献金融力量。本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金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以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为主体,小贷、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日渐完善,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2020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42.84亿元,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1.6%和5.7%。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突破1400亿元,较2015年增加2.5倍。2020年末,全市证券资金账户数84.74万户,同比增长80.95%;2020年,证券交易额16287.66亿元,保证金余额38.02亿元。“十三五”期间,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33.9亿元,保险累计赔付金额94.8亿元。
(二)金融支撑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91.3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897.5亿元,年均增长9.91%;各项贷款余额6293.3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3175.1亿元,年均增长15.0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1%,较2015年末下降90个基点。金融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等8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融资总额5000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扬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e贷网、政税银大数据服务平台等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相继搭建。实施银行机构绩效考核,深入开展普惠金融,加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信贷投放。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累计撬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750亿元。制定《关于扬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至2020年末,全市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914.3亿元。
(四)直接融资工作取得突破。2020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23家,比2015年末增长91.67%;“新三板”挂牌80家,比2015年末增长135.29%;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均名列全省第六。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实现股权融资322.75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84.59%。直接融资承销机构、融资企业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实现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469.5亿元。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扎实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稳妥推进,债务存量接续、置换工作进展有序。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和债委会有效运作,一批企业债务风险初步缓解。市县两级转贷基金规模5.2亿元,累计为3200多家企业提供280亿元转贷服务。银行不良持续压降,2020年不良贷款率0.64%,较2015年末下降0.61个百分点。仪征包商银行风险快速处置,重组工作顺利进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形成,行业自律明显加强。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治理深入推进,金融刑事案件数、涉案金额和参与人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
“十三五”时期,扬州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省内先进城市和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较大发展空间。主要表现:金融供给水平不高,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不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低于苏中其他城市;金融产业亟需壮大,地方法人银行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较弱,融资担保在保余额、放大倍数方面在全省位次偏低;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业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短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控化解压力较大,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仍需关注,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处置依然严峻。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期间,世界未有之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市金融业发展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格局变化,造成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中美博弈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保护主义上升、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形势逐步向好,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突出,人口老龄化、杠杆率过高、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因此,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造科技、文教、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从扬州实际看,我市正处于国家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国家战略交汇和省级战略叠加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扬州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美丽中国•水韵江苏建设“三个示范”,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机制,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区域资源整合、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要素市场建设,不断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323 1”产业,做好做优文化、旅游产业,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