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利用行政、市场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限制、约束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鼓励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活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强化河湖监管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河湖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巩固“两违三乱清四乱”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推进查处水事违法行为。落实“一河一策”及生态河湖行动方案,健全完善全区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河湖长、断面长、网格长等“三长一体”协同管护,实现河湖“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开展县、乡、村三级跨界河道精准管护创新,精心打造淮安区“共建共治共享”河湖管护新特色,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进一步健全创新河湖长效管护模式,打好河湖管理攻坚战。推进新一轮河湖、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十四五”末实现城镇规划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全覆盖。编制完成河湖保护利用规划、岸线开发利用规划。开展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划定河湖岸线功能区,确定保护区、控制利用区、保留区及开发利用区等生态空间,扎实推进河湖治理保护、水域空间保护与岸线开发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与发展融合,生态利用、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审批事项相关流程,规范县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空间管控。编制完成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按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安全可靠、功能正常发挥等要求,提出分级分类涉水空间约束和管控要求。划定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线、水利基础设施预留用地范围线、提出涉水空间管控和保护要求。做好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工作,为水利空间发展提供指南,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控提供依据。

  3.加强工程建设运行监管

  严格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加强工程建设“四制”监管,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指导规范组建项目法人,落实参建各方的主体责任,强化参建单位人员履约管理,完善水利工程市场监管服务和信用信息平台,维护市场秩序。切实落实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项目法人、监理、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单位人员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的落实,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

  强化水利工程运行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补录新增工程,纳入全面管理;加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加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做好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程正常运行保证率100%,发挥好工程效益。开展重点水利工程安全鉴定评估,对全区的大中型水闸、泵站、水库和流域性河道上穿堤建筑物等重点水利工程按期限进行安全鉴定。

  积极进行达标创建,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突出水利工程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以创建省级、国家级水管单位为抓手,促进水利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保证水利工程效能发挥。已创成省级水管单位继续保持荣誉,淮安区茭陵站争创国家级水管单位。

  加强重点水利工程监控监测,对全区的大中型水闸、泵站和流域性河道上穿堤建筑物等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监控监测,并实行联网共享。加强工程运行监管,针对涵闸、泵站运行管理任务,组建监管专业队伍,围绕管理规范规程,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方式,深入一线管理单位,巡查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即时通报整改,提升管理效能。

  4.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制度,逐级逐岗具体细化实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层级,做到“一岗一责,岗责相符”。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

  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将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强化对重点领域的危险源风险管控,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大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

  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重点工程专家巡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组织开展督查检查,争取全年对局属各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全覆盖。对在建、已投入运行工程项目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巡查,提高局属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细化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做好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和巩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生产大讲堂和安全座谈会、安全培训等,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5.突出水旱灾害防御监管

  利用好区级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工程调度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管,确保水工程调度运用规范科学高效。开展水旱灾害普查,做好灾害防范应对,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及时修复各类水毁工程,压实水旱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作出防御工作部署。

  修订完善各项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督促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到岗到位,推进巡堤查险社会化、抢险队伍专业化。加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管理,细化物资调运预案,确保抢险需要时调得出、用得上、出效益。

  利用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对,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及时修复各类水毁工程,压实水旱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作出防御工作部署。汛期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和工程运行、出险等情况,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