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资金保障
客观上,过去多年累积的债务,使再继续依靠贷款发展交通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同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也将给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设资金保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出现,要求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构建多元化资本结构的筹融资体系。
1.进一步争取省级资金投入
淮安区交通运输发展资金筹融资,将一方面积极争取国省政策扶持资金。紧抓当前省厅国、省、县道网规划调整的契机,将淮安区国省道、县道等建设改造项目,积极纳入国省道网、县道网规划,争取上级部门的补助资金;航道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级航道补助资金。
争取部省级资金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提高策应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省补标准,相比于不断增大的建设规模和业已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干线公路特别是苏北地区干线公路省补标准仍然不足,地方上配套资金的筹措压力十分巨大,因此需要提高干线公路省补助资金标准。
建议省市加大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尤其是镇村公交的推进扶持力度,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建议完善运输结构调整政策,争取到对道路运营车辆结构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层面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制定推荐标准车型应用、扶持龙头和骨干运输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2.保持地方政府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大一般性财政税收资金投入,采用财政直接供给、财政资金注入或财政资金贴息等方式,落实投资补偿机制。建立以地方人民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引导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实行年度预算,并保持稳步增长。提高对农村公路建设、管养的补贴,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加大对镇村公交运营亏损和车辆更新补贴力度,并纳入相关财政预算。
3、推进多元化筹资机制创新
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方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投融资模式,努力拓宽交通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合法合规推广ppp模式,引领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投资运营,减轻政府筹资压力,强化债务风险防控。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运输行业,给予民间资本利率优惠、税收优惠、收费补偿投资等政策措施。同时考虑通过建立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交通建设。
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充分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一方面争取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及信贷优惠,另一方面利用信贷、债券、信托、保险、资产证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多种金融工具,建立多元化筹资模式。
四、加强土地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保障。将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进一步获得土地支持。加强对重要通道、重要公益项目建设的空间预留,规划战略储备空间,建立交通重大项目土地指标统筹机制。加强与自资部门协调,坚持绿色高效与集约资源要求,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红线管控要求。
五、人才保障
实施“人才强交通”战略。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深化交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交通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推进交通重点人才工程,加强高层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育,加大复合型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六、技术保障
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运输组织高效化和交通管理精细化,为淮安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重视交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梳理交通运输各类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体系建立、领导决策、综合业务管理、应急指挥、公众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第六章 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表
序号 “十三五” “十四五”
总计: 规划重点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271.77亿元,实际完工项目6个,占计划24%,实际完成投资40亿元,占计划14.7%。 规划重点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370.29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258.89亿元。目前,已开工5个项目,投资87.22亿元。
附图:淮安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图
图1:淮安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铁路及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规划图
图2:淮安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规划图
图3:淮安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公路网建设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