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省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的要求,增购公交车辆,解决公交运载力不足问题,提高城市公交车万人拥有量。优化线网布局,增开公交线路,减小线路非直线性系数,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提升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根据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乘客要求,开设上下班高峰、上放学高峰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加密线,缩短群众候车时间。适当延长首末班营运时间,满足早夜出行需求。根据淮安区旅游业发展,适时开通城区旅游、县域旅游专线。

  (3)落实智能交通发展措施

  积极推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公交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完善公交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其在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逐步实现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在城区公交线路上逐步引入电子公交站牌,实现车辆到站预报、到站提示、信息发布等功能,方便乘客出行及换乘,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一体化

  建立镇村公交发展保障制度,推动城镇班线公交化运行,促进城乡公交紧密对接,让淮安区城乡居民共享出行便利,实现高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

  (1)积极推进镇村公交系统建设

  以镇或若干镇组成的片区为单元构建镇村公交网络,使农村居民乘车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达城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兼备、衔接顺畅的镇村公交基础设施系统,打造线路优化、网络覆盖、层次互配的镇村公交线网运行系统,构建服务多样、优质安全、便捷优价的镇村公交运营服务系统。

  (2)推进城镇客运班线公交化

  公交化改造客运班线,对条件与时机成熟的客运班线,要统一经营主体,实施集约化经营,按照“五定五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站点、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标准,推行公交化改造。“十四五”末,力争区域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80%。

  (3)加强城市、城镇、镇村公交体系衔接

  本着“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原则,加强城镇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体系、镇村公交体系紧密对接,形成“哑铃型”基本单元,若干基本单元紧密协作,形成“蜂窝状”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

  (二)经济高效交通物流工程

  密切关注物流产业动态,积极应对新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划建成我区专业化的物流货运综合站场,凸显物流交易平台建设、物流车辆调度停放等服务功能。

  1.推动货物运输产业链优化整合

  依托重点物流企业,整合货物运输各个环节,实现货物运输的一体化和物流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打造安全可靠的甩挂运输服务体系,按照甩挂运输作业技术特点对传统货运站场升级改造,逐步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站场节点体系,使其成为公路运输主要方式。

  2.推进城乡物流配送工程、支持农村物流发展

  加大对城市配送通道、节点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干支衔接、通行顺畅的城市配送通道网络。建立健全城市配送的制度标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在城市配送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创建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新格局,推动城市配送规范、有序、高效发展。

  整合利用区域内农村客货运站场和网络等运输物流资源、农资农产品集贸和批发市场等商贸资源以及邮政网络资源,开展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试点研究,形成以县级农村物流站点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的点状辐射式农村物流站点网络。

  加强区域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及工业产品的畅通流行,拓展区、镇、村农村物流节点,扶持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企业向农村物流领域方向发展,力争有所突破;推进物流业无车承运申报工作,提升物流企业发展的“含金量”,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做好行业调研工作,为政府及行业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基础性工作。并引导水运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保证了运输需求和运输安全。

  三、创建“高效能”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注重创新,强化监管,加快科技信息化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着力提高行业依法规范管理水平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行业改革深化工程

  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发展活力,推进公路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一是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淮安区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执法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执法长效保障机制,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构建“一陆一水一基层”综合执法体系框架,强化基层站所的管理服务功能。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推进道路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深化道路货运、汽车维修业市场化改革。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完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过程监管和后续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公共服务职责,建立政府购买交通公共服务制度。

  三是深化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理清本级公路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对现有的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优化调整。继续探索扩大管养分离和养护市场化改革,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生产管理组织模式。加强小修保养市场监管,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形成小修保养市场的竞争机制。

  四是推进交通投融资改革。积极将本级交通支出纳入本级财政体系,建立相应的财政供养机制,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机制,推出一批公路、综合枢纽、港口等市场前景好、竞争性强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