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优化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环境,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合理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进一步规范管线设置,加强噪声治理,提升社区宜居水平,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搭建等。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

  推进美丽宜居街区建设。推动住区-街区联动提升,促进“围墙内私有空间”和“围墙外公共空间”融合,倡导“小街区、密路网”建设理念,综合考虑通风、日照等因素,优化建筑群体空间和建筑界面,改善街区微气候、降低热岛效应。丰富街区服务功能,鼓励设施复合利用、沿街业态混合布局,补充养老、托幼、文体、家政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街区便民商业等服务业态,建设“一站式”生活服务综合体,营造街区绿色空间,推进街区林荫路和绿道建设,串联公共活动空间,引导居民就近出行减少碳排。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立路网微循环,完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系统及行人过街设施,营造街区步行和骑行环境,有效衔接公交站点布局,鼓励地上地下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提倡分时共享停车,推动交通减碳。

  (六)改善公积金政策制度

  提高公积金综合效能。不断探索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产品种类及分级分类标准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不同职工家庭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改革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逐步拓宽提取使用对象范围,支持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加快健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差别化存款利率政策,增加缴存职工正常收益。研究创新住房公积金省域统筹调剂、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

  扩大制度保障覆盖面。探索自愿缴存制度,试点相对灵活的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鼓励非公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住房公积金法制建设和执法改革,更好发挥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和房地产调控作用。

  三、打造现代绿色建筑产业

  以改革为牵引推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加快改革组织方式,全面强化行业管理,凸显技术和信息的引领作用,构建建筑业发展新格局。

  (一)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推进建筑企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应用精益建造技术、数字建造技术、绿色建造技术、装配式建造技术,打造更多精品工程。引导企业提升以核心业务为主的产业链组织协同能力,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搭建矩阵式组织模式,实现技术、管理、融资能力深度融合,实现高效管理。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设,形成集研发设计、数据训练、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模式。

  推进建筑市场优化布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南通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高点谋划、提前布局。跟踪国际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热点,鼓励企业联合国内大型外向型建筑企业,或与项目所在国企业通过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共同承包国外大中型项目。至2025年,形成100亿元、200亿元以上区域性市场各2个,50亿元以上区域性市场15个。

  推进建筑产业能级提升。拓展承接业务领域,支持骨干建筑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和设备投入,加强高大难项目的承接力度,发挥示范效应,打造优秀代表性工程。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先行先试,加快形成规模化装配式建筑制造产业链。鼓励建筑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加强战略合作,建设集中采购平台,推广建筑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带动构件、装修材料产业发展。到2025年,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2500亿元。“十四五”期间,创鲁班奖、国优奖项目10项以上。

  (二)推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

  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水平。全面落实新版《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db42/t-1319-2021)》、《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17)》、《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等规范标准的要求,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提升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资源节约、智能智慧水平,提高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持续提升绿色建筑质量。提高建筑品质,推广绿色建造,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提升既有建筑品质。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消费比重。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示范,持续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绿色施工达标率90%以上。

  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建设一批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工程渣土、泥浆、装潢垃圾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设施。拓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产用渠道。将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强制性纳入政府性工程建设规定及招投标文件、工程合同等范围。各级市政、绿化、公厕、河道等工程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利用率8%”规定落地见效。完善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重点抓好项目前期的审批服务关、建筑工地和消纳场所的起始关、建筑垃圾或渣土垃圾运输线路的过程关。

  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智慧建筑产业三年行动,以智慧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智慧建筑配套标准体系两大行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智慧建筑云、大数据创新应用、智慧建筑产业走出去三大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实现智慧建筑全产业链。着力打造行业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工程5大重点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建筑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运行、超低能耗(被动式)建造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项目、智能(智慧)建筑、健康建筑、装配式装修成品住宅等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明显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