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庭服务。

  加快建设专业化、网络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家庭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社区高质量家庭服务全覆盖。

  创新家庭服务业态模式。鼓励发展园艺、收纳、保健、心理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新业态,拓展家庭管家、家庭病护等特约、定制类高端服务,培育发展智慧家政、家政电商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培育家庭服务市场主体。引进大型家庭服务平台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实现跨区域连锁化、品质化发展。支持苏州有条件的家政龙头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和首席技师工作室。提升家庭服务水平。实施家庭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和职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建设苏州家政服务业产教联盟、家政服务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家庭服务及交易公共平台。

  四、空间布局

  以集聚发展、特色发展为核心,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服务业梯次发展结构,着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城市整体服务功能,打造高度集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服务业空间形态。

  (一)总体空间布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理念,统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板块廊道特色发展,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一环两轴四带”的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

  1.一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环。

  突出中心城区“环”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沿着内环、中环优化布局科技创新走廊、特色服务业载体、新型消费业态、文化创意园区等产业资源,持续提升“环”对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加快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功能。以“环向”聚合为支撑,串联环线区域联动协同,推动数字经济、科创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字金融、现代文商旅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共同构筑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苏州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环。

  2.两轴——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轴。

  沿沪宁发展轴。联动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姑苏区、昆山市区和太仓市等板块,打造以创新为引领,“两业融合”为特色的东西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轴。衔接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建设,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为依托,聚力发展科学研究、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全产业链工业设计、绿色集成管理等新业态。

  沿通苏嘉发展轴。联动相城区、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张家港市和常熟市,打造以错位竞争为基础,协同发展为特色的南北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轴。以跨江融合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速苏州北、苏州南高铁经济发展,联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带、浙江杭州湾大湾区重大区域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创新创业等产业,特色探索在线教育、飞地研发、离岸创新等新模式。

  3.四带——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带。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商务 总部)。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机遇,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抢抓苏州与中国商飞战略合作新机遇,支持苏州(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加快布局“设计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适航验证体系”,推动苏州企业加快进入航空航天产业链。以空客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为契机,促进长三角航空和氢能源相关供应链资源相互结合,推动航空航天业脱碳进程。深化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等载体建设,在商务会展、服务贸易等方面加强布局。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探索按规定申请增设虹桥国际机场免税购物场所,积极争取和探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沿长江发展带(物流 贸易)。联动张家港市、常熟市和太仓市的滨江地区,联通上海、南京、重庆等沿江城市。加快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码头和集疏运体系配套,探索“国际物流 跨境电商”“多式联运 综合保税”等新模式,强化与上海港、长江各内河港物流联系,高水平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宝山—嘉定—太仓、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服务业发展,合力共建沿江接科技产业创新带。大力发展港城经济,提质升级社区服务、商贸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业态。

  沿太湖及吴淞江发展带(科创 生态)。以太湖新城为依托打造科创服务中心节点,以太湖科学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昆山未来城为依托打造科创策源中心节点,以离岸15公里左右的重要产业园区为产业创新集群节点,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协同紧密的“一心多元”科创功能空间节点体系,整体构建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协同枢纽。积极探索“科创 生态 文化 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生态文化经济,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系统整合提升沿湖沿江各大滨水旅游功能区,建设具有东方魅力的世界级生态科技文化滨水旅游度假胜地。

  沿大运河发展带(文化 旅游)。联动吴江区、吴中区、姑苏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等沿河地区,联通杭州、北京等沿河城市,争取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样板”。加快建设“数字运河”体验中心,勾绘运河文化 工业物流 都市休闲等“五彩文旅长廊”,精心打造“运河十景”,全力打响“苏式生活、运河人家”品牌。强化民俗文化、江南文化传承发扬,将运河文化融入沿线特色小镇、特色老街、文创园区建设,规划筹建苏州传统工艺展示体验中心,打造更多“打卡胜地”“运河硅巷”。

  (二)县域发展指引。

  四个县级市结合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上海虹桥国际枢纽北向拓展带和苏州中心城区的关系,围绕重点产业方向,深入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注重发挥服务业在城市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作用,强化四个县级市的服务经济功能。张家港市统筹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张家港综保区2.0试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主导优势产业,打造全国知名大宗商品商贸流通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常熟市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打响常熟长三角“数字科技、金融科技”品牌,培育商贸服务型国家枢纽承载城市。太仓市全力建设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昆山市立足制造业创新转型,深化数字赋能、业态融合,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能效升级、集聚发展,打造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