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力推进城市北进战略。无缝对接达州“南拓”,实施“城市北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推动交通北进,启动绕城快速通道二期、西渝高铁连接线一期、竹凤大道北延伸段、白沙路延伸二段、体育大道北二段等项目,实现内外快速通行。推动功能北迁,启动建设北湖酒店综合体、北城医养基地,完善高铁站及配套商务区、北城金融集聚区规划设计,加快行政中心北迁前期工作。推动生态北延,启动北湖公园项目,提档升级主干道路绿化带,推进公园扩绿、空地补绿、裸土覆绿,构建绿廊、绿带、绿网,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推动文化北衔,以竹元素为基调,着力打造一批竹景观,加强规划引领,在公共基础设施中全面融入竹文化,擦亮“大竹名片”。

  大手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品质宜居新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护城河清淤治理,改进备用水源、防洪排涝、应急避险等设施,加快实施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抓好户外广告招牌整治。改善城市通行条件,建成育新路,加快建设振兴路、文新南路、党校支路,开通第7路公交线路(第四中学-新政务服务中心-竹中莲印校区),加快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完成城区重点路段“单循环”,缓解“停车难”“行车堵”问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新型智慧城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精细化清扫保洁,深入开展“路口文明”劝导行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全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三)坚持强基固本,接续前行推进乡村振兴

  稳健推动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1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镇、村)。精准落实就业帮扶、公益岗位、低保兜底、补贴减免等政策。常态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开展“一村一项目”乡村振兴行动,抓好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400个以上。完善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统筹抓好片区发展。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编制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村级片区规划,落实县域内“1 5”片区配套政策,推动片区经济“组团式”发展。支持乌木、团坝、中华、朝阳融入主城发展,加快产城一体化进程,打造产城融合片区。发挥石河、柏林、清河、杨家、月华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新兴建材、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打造临空铁发展片区。支持石桥铺、观音、安吉、永胜融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形成川渝合作东向核心增长极,打造川渝农业合作片区。支持周家、八渡、高明大力发展水稻制种、高山蔬菜、黑山猪等现代种养业,打造县域东部现代种养业片区。支持庙坝、高穴、川主、妈妈、清水、欧家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构建农旅融合精品路线,打造华蓥山农旅融合片区。支持石子、童家、文星、天城、杨通、四合抢抓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联合毗邻地区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创明月山生态文旅品牌,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片区。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整治撂荒耕地,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以上,新建(改造)提灌站10座,改造中型水库灌区渠道89公里,治理中小河流8公里,整治病险水库8座。开工建设引水入竹、乌木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有序推进河库连通工程,力争土地滩水库试蓄水。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共厕所30座、无害化户厕1万户,科学布局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体系。

  (四)立足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支持海螺、利森等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稳步推进煤矿分类处置,引导煤矿关闭退出2户以上。建成投产真空玻璃新材料首台(套)项目,科学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积极争取光伏发电整县试点。落实“电动四川”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新能源充电站、分散式充电桩,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产品、乡村特色生态旅游,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攻坚。聚力联防联治、常态常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五烧”〔20〕管控,严抓扬尘治理,调整重点排放企业布局,城区全面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力争2022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大力完善城乡污水管网,规范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突出抓好东柳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抓实铜钵河、东河等河流污染防治,确保国省考和市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行动,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做好全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健全常态化自查自改和“回头看”机制,巩固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推行生态“三线一单”,明晰空间管控边界,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深入落实“河长制”,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3库11河”〔21〕水源涵养,做好河库岸线生态区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行“林长制”,开展山体修复行动,提升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生态绿带功能,严禁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抓好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防控,确保森林覆盖率42.1%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8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