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贵阳贵安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区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瞄准“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强省会”行动,凝心聚力推动“黔中会客厅·美美观山湖”建设,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观山湖实践精彩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7%、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左右;新增常住人口4.5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调控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在提升产业能级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打造“产业之城”,持续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特色更加鲜明、结构更加合理、链群更加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提速扩量壮大工业。坚持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用好“六抓”方法论,努力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抓工业目标。坚持“1123”目标导向,以亩产论英雄,全力提升产出效益。亩均投入产出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工业总产值突破240亿元。抓工业要素。强化“地、房、人、钱”等关键要素保障,收储工业用地200亩以上,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新增制造业人才1000人以上,以“链主企业 产业基金”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抓工业项目。打造梯次培育的项目储备库,新增储备工业项目40个;招引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超过35亿元;启动武汉佳海、浙江俱进等10个项目建设,金栗食品产业园、神盾电池等建成投产。抓工业企业。实施“四上”企业培育计划,通过“五个一批”全力推动企业上规入统;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支持吉利、盼盼、好彩头等做大做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新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抓工业产业。结合“电动贵州”“贵阳贵安算力中心”产业布局,围绕“一主一特”,重点发展智能化汽车电子、“三品一菜”等;聚焦新能源汽车,推动吉利纯电车型上市,加快构建“整车牵引、配套协同”发展格局。三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54%以上。抓工业园区。启动建设智谷二号路、八号路,确保吉利天桥建成通车。持续深化“园区事园区办”,加快园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要素和产学研平台向园区集聚,深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单位合作,探索“东部研发 贵州制造”模式,打造更具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
二是提档升级做强服务业。聚焦“4 2”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推动金融纵深向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金融产业发展核心区,大力提升贵州金融城、基金小镇发展能级。实施金融产业“增量”“提质”行动,新引进金融及专业服务机构50家以上,持续做精做优“观观汇融通”“观观聚融汇”平台,加快基金小镇实体化运行,更加提升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质效。推动会展促产兴城。围绕“办活动、抓孵化、促融合、创品牌”,继续承办好数博会、酒博会、生态文明论坛等国家级展会。利用会展产业孵化园、贵阳国际会展中心等载体,新引进、培育品牌展会4个,新增会展及相关企业15家,会展综合经济效益突破280亿元,持续提升“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知名度、影响力。推动文旅品牌升级。聚焦“爱乐之城、赛事之城、潮玩之城”ip,加快编制完善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全省高端旅游要素聚集地、旅游微度假目的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谋划打造贵州民族文化园,推进裂变文旅综合体加快建成。大力发展旅居产业,建设“旅居生活”市级示范项目2个。继续办好路边音乐会、民族大联欢盛会,承办更多国际国内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以活动聚人气、增热度。力争游客人均花费超过1360元,过夜游客增长10%以上。推动楼宇总部形成标杆。组建楼宇促进会,做优“观观楼宇汇”智能管理平台,衔接“城市大脑”,实现楼宇综合调度、线上服务。新培育打造亿元楼宇2栋、产业发展楼宇3栋、甲级以上商务办公楼宇3栋,楼宇入驻率保持在90%以上。建好总部“六库”,引进各类总部企业3家以上。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做强。编制完成“数字观山湖”专项规划。大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00个。谋划布局元宇宙、区块链、平台经济等未来产业,引进数字经济项目25个、优强企业5家以上。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赋能行动,打造市级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8个,带动融合实体经济企业80家以上,“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推动高铁经济加快发展。围绕“一核三区一廊”产业发展方向,紧扣“文化、旅游、商贸、地产”产业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相关产业项目3个以上。持续提高贵阳北站快进快出能力和旅游集散中心效能,放大窗口效应,加快打造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二)突出项目支撑,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项目这个“牛鼻子”,始终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王,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让投资成为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强大引擎。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精准聚焦上级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结合产业园区和北部、西部、北站片区开发建设,面向“三大工程”、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开展项目谋划包装,建好项目“四库”,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确保向上争取各类资金支持不少于20亿元,纳入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0个以上。对实施必要性强的项目,立即开展可研、初设文本编制,同步加强项目立项、环评、用地、工规等手续联审联办,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资金争得下来、用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