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改革创新优环境,动能活力更加激发。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一是重点改革稳步实施。完成国家、省级试点改革任务5项。积极推进“一县一试点”,构建街道治理“3 2”架构体系,基层治理手段向科学化、数治化转变。完成区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组建全省首家国有独资人才发展服务型企业。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成立贵州分中心,与贵州大学等6家高校院所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每万家法人高企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四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稳步提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5件。新建省级创新平台2个、市级创新平台5个。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五个一办”纵深推进,“企业之家”建成运行,便民服务中心(站)实现基层全覆盖;加大企业走访帮扶和产业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企业问题大清仓等活动4次,解决用地、用电、资金申报等问题1200余个,兑现产业扶持资金超过2亿元。得益于良好营商环境,全年引进优强企业40家、重点产业项目176个,签约投资额达273亿元。四是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净增市场主体1.74万户、创建区以来新高,总量突破12万户;通源集团蝉联贵州民营企业百强榜首。“四转”工程成效显著,连续三年新增“四上”企业超过100家,营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5家、10亿元以上35家,6家企业纳入省上市后备企业。五是人口人才加快聚集。认真落实“三最”落户政策,常住人口总量突破72万人。大力实施“五个着力提升”行动,推动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1.66万人,新增制造业、大数据等各类人才1.2万人,总量突破17万人。

  一年来,我们建管并举抓治理,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功能更齐全、环境更宜居、治理更有效。一是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东拓西进北接南融中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高标准编制《观白活力中心发展战略规划》《观山湖区高铁新城空间布局规划》等区域规划,完成村庄规划编制8个、控规编制22个,持续完善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同时,加强项目规划审批、建筑风貌管控,推动规划设计精准实施到每宗地块、每个项目、每栋建筑。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水、电、路、气、讯、地下管网等项目建设,东北部供水一期建成投用,解决5万余人用水问题;贵金古高速、丹云路、杭州路、百花二号路建成通车,新增人行过街设施3个;新建及改造通讯、燃气等地下管网76.9公里。“一圈两场三改”三年攻坚圆满完成,17个生活圈、303个项目全面建成,创新打造完整温馨社区2个,打通城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立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初步实现“一网总览、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共享”。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打好“三大攻坚战”,治理交通堵点3处;完成垃圾分类“两房”建设167个;贵阳北站交通组织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平峰15分钟、高峰30分钟快速出站。

  一年来,我们聚焦三农谋发展,乡村振兴更加深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筑牢。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81万亩、产量达1.89万吨,超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提升“3 1”保障水平,脱贫户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9428元、增长15.2%,实现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全面清零。三是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加快。“4 2”主导产业全面开花,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66亿元、增长4%。建成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3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64%。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49个行政村实现经营性收入7129万元、增长9.3%,其中50万以上的村29个、占比接近60%。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农村“五治”深入开展,围绕“清、建、管、用”持续发力,农村违章建房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宅基地审批43户,盘活利用闲置农房50栋;3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88%;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8%;滥办酒席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学校专线校车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4447人。翁井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年来,我们双绿并重促转化,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坚持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一是生态品牌成色更亮。成功举办(协办)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季”系列活动,建立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gep评估体系,建成全省首家区级生态文明展览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创办“自然生态学校”,推动“生态第一课”进校园、入课堂。成功通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复核,“享在观山湖”生态文化品牌更加响亮。二是生态治理效果更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工业固废、危废、医废综合利用处置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排名全市第一。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办结销号。三是生态产品供给更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新建及提升改造口袋公园12个,完成24公里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建成杏坛公园、提质东林公园并向市民开放,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6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四是生态经济效益更优。大力推广绿色生产,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48.5%。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创建率分别达82.5%、72%,公共资源绿色出行率达100%。高寨村成功创建市级“无废乡村”。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惠民生,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一是稳岗就业措施持续发力。深入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认真落实稳岗拓岗政策和就业措施,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86人,保持“双零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二是教育医疗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双提升”行动,全省优质教育、医疗高地加快建设。新建公办学校5所,新增学位2250个,23所学校通过贵阳市“公办强校”评估认定;持续推动“五育融合”,科技体育艺术公益培训班提供免费学位4200个,荣获教育部主办的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创新开办观山湖中学,打造本土优质品牌学校。市中医院开工建设,区医院主体完工,省医金朱医院、大秦肿瘤医院建成开业,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落地观山湖区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全区医疗床位新增2620张,千人床位数超过省、市平均水平。三是“一老一小”服务持续完善。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运营率均达100%;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持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育机构8家、托位数630个,每千人拥有托位数达4.82个、位居全省第二;成功创建国家生育友好先进单位。四是“一低一弱”保障持续加强。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力度,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提高低保、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相关保障标准,及时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和临时救助金1650余万元、惠及3.7万人次,实现应保尽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4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