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聚焦“精准招”,编制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更新用好“两图两库两池”,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大力招引“链主”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聚焦“怎么招”,通过“优化政策、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扩大“朋友圈”。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东部产业西进机遇,优化完善并用好用活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中国电子等高水平园区运营商,进一步加强与联东u谷等合作联动,争取与上交所建立资源对接机制,与省市有关单位联合投资设立招商基金,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城市设立招商联络点,全面加强中介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商协会招商,多措并举提升招商成效。聚焦“招得怎么样”,围绕“招商变固投、招商变产值”,实行“招商、建设、投产”一体考核,力争招商总量、体量、质量实现新突破。确保签约引进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20亿元以上,其中5—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优强企业40家以上。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用好“四会一平台”,强化重点项目双周调度和区领导挂牌推进,落实“项目专员”制度,推动新建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按期推进、收尾项目按期建成,把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税收增长点。确保新开工恒盛智谷等项目65个、年内入库率达到85%以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以上。

  (三)突出提质增效,着力在提振拉动消费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打造特色更鲜明、竞争力更强的“区域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持续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加强供给,进一步提振和拉动消费。

  一是完善消费布局。编制完成《观山湖区商贸业提质发展规划》,统筹线上和线下,加快构建高、中、低全覆盖,批发、零售有机结合,农、文、旅、体、商全面融合,规模适度、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城市商业体系。

  二是提升传统消费。围绕“五大商圈”、实行“一圈一策”,更大力度抓好西南商贸城优化升级,加快完善金融城商圈商品供给体系、世纪城商圈商业业态,推动奥体商圈体育商业融合发展、中央商务区持续提质。继续抓好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新引进知名餐饮、中高端消费品牌、高品质首店20家以上,全力打造区域性高端品牌集聚地、时尚产品首发地。

  三是促进新型消费。聚焦“场景、业态、模式”创新,持续壮大新型消费。全面建成开放七米路、阿云朵仓二期、国贸ccpark,加快优化“夜尝、夜游、夜购、夜娱”等夜经济消费场景,争创省、市消费类示范点2个以上,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和文商旅融合打卡地。继续做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板块,大力培育养老、托育、体育、科普等新兴消费业态。深化拓展“互联网 服务消费”,鼓励短视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消费模式加快发展,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

  四是激发消费活力。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活动赋能”效应,持续扩大“乐购观山湖”消费品牌影响力、吸引力。用好用活中央、省、市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出台区级促消费措施,形成叠加效应。积极争取省、市“避暑消费季”“金秋购物季”“520购物节”等大型促消费活动在观山湖区举办,系统谋划贵州省首届消费品博览会,用好“观观好汇玩”平台,激励引导商业综合体、知名餐饮店等举办各类促销活动50场以上。

  (四)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在激发动能活力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打造“活力之城”,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人才要智力、向市场要生产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增添强劲动能。

  一是强化改革推动。纵深推进基层科技改革试点、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改革创新平台作用,争取承接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观山湖经验”。以“一县一试点”为牵引,持续推动农村“四块地”改革,继续加快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园、现代制造产业园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五个通办”改革,拓展“企业之家”增值服务,实现从服务企业向服务产业转变。坚决抓好机构改革工作。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实施六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加快“观山湖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举办“观山智创荟”系列科创活动,促进成果转化。与贵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制合作,支持科研人员服务产业发展。完善科技型企业联动发掘、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引进科创人才,建设研发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家。

  三是强化人才涌动。围绕“五个一”要求,大力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强化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活动聚才、服务留才,不断增强人才吸附力。纵深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让青年人才更好成长、更快发展。聚焦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在优质岗位上挖潜、招引方式上提质、服务水平上创优,确保新增人才1.4万人以上,完成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1.6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34%。

  四是强化市场带动。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十条措施,持续开展民营企业“一榜一奖”评选。探索打造西南商贸城“民营企业聚集区”试点,用好“统战会客厅”等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工、市场等难题,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更大力度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围绕龙头企业、优质企业“一企一策”加强服务,持续强“四转”、促“四上”。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

  (五)突出宜居宜业,着力在做优城市品质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打造“宜居之城”,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市更舒适、更温馨,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4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