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万通棉纺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立晋钢铁等6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力争上云企业达到130家,“产业经济一张网”初步投入使用。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5家。

  推动要素配置向“最优化”升级。聚焦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战场地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强化园区功能配套。坚持“亩产论英雄”,加速园区“腾笼换鸟”“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高水平外向型经济,促进新引进外贸企业落地集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拓展国际贸易往来。

  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高质量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年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大力培育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专业物流园区,力争启动枣阳通用机场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完善供销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加快汉城大汉茂商业综合体建设,持续推进“四大商圈”繁荣发展,不断聚集城市人气,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建设数字文旅平台,携手襄随南毗邻地区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二)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支撑,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底盘

  大力招引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做实市级领导包链招商机制,大力招引强链补链延链企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0个,合同投资额900亿元以上。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竭尽全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枣阳。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积极探索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多种招商引资方式,加快撬动社会资本到枣阳投资兴业。

  全力服务项目。重点项目实行“市领导 专班”服务模式,全力解决审批、用地等难题。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全程“路演”,将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推进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全年供地不少于1400亩。

  扎实推进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重点推动双登集团10gwh储能锂离子电池一期建设项目等25个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畜禽屠宰产业园等60个续建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12个省市重点项目竣工达产,完成年度投资36.8亿元以上。

  (三)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打造活力迸发创业之城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激励企业大胆创新,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试点工作。全面落实“1 4”人才政策⑫,力争引进1.5万名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

  培育一流市场主体。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支持米朗科技在北交所上市。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企业80家以上。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强企业家精神培养,大力推动“枣企回归”。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力争“线上人工帮办”覆盖高频服务事项100个、“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到200项。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全面推进“审管联动”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确保放得开、管得住。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评单位、评局长、评股长”“市民问政”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把强县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按照中等城市规模,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建筑风格、色彩标识等控制要求,营造富有枣阳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深入开展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优化城市路网,重建沙河二桥,实施新华路等5条城区路网提质工程。加快城市更新,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三期、市一污、市二污提标升级改造项目,推动市第三水厂竣工运营。持续增加优质高效公共服务资源,实施市一中迁建项目,推进市白水高中教学楼等8个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增加学位2830个;推动4个医疗补短板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推动摩擦材料质检中心加快通过国家cnas资质认证。加快推进“七馆合一”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场馆早日开放。

  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打造数字城市,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大数据中心,力争5g基站突破700个。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开发更多实用管用的“两网”建设应用场景,推动政府智治、城市智慧、生活智享。打造畅通城市,完善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着力化解停车难问题。打造洁净城市,加快“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升级改造,以绣花功夫做实精细化管理。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抓好生态环境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加强沙河、滚河等重点流域治理与修复,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落实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山林长制”改革,巩固“绿满枣阳”成果,大力推进“五城同创”。

  (五)把共同缔造作为实践路径,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7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