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日在新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深入实施“1366”总体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用好“三个重要抓手”,有效应对了超出预期的冲击,不断战胜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形势、好的态势、好的趋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3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9亿元,位居七县第一,同比增长2.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3566元、22021元,同比分别增长6.1%、9.6%。我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发展提能升级。项目建设成效不凡。围绕铝钛新材料、风电轴承、高端医疗装备、文旅文创四大“风口”产业,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滚动实施“238227”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93个,完成投资221亿元。万基12万吨双零箔、中超新材料研发中心等41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万基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新强联精密轴承智造科技园、北玻高端自动化智慧产业园等34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杭萧钢构智能化产业基地、亿丰时代广场等38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创新引领成效凸显。全面开展创新型县域试点建设,50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95.8亿元,完成率14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54%。中钢洛耐科创板上市,科创新材料成为全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超新材料被评为“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风电轴承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新强联风电轴承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服务企业力度加大。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有效解决企业诉求130个,减免税费9.87亿元。组织银企对接会27次,落实企业贷款33亿元。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转新”梯次培育机制,全年新入库规上企业50家,市场主体逆势新增6769户,同比增长20%,在全市率先完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塑形铸魂,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新区开发步伐加快。新安二高、新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加紧推进,龙泉河、皂涧河生态河谷建设成效初显。北京北路、万象路、云梦路三期等6条新区道路建成投用,龙泉新城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新区污水处理厂、水厂及供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聚焦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围绕“两建设、三改造”,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5项,完成投资44.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2个,1581户、4800余名群众喜迁新居。江庄、转角楼等5个安置区建成投用,陈湾等3个安置区稳步推进,外滩一号、秀水城邦等问题楼盘化解取得关键突破。引故入新、三河水厂、三河供水枢纽通水运行。青要山水库引水管线工程全面完工。黄河户外运动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新伊高速建成通车,济新高速加速推进,长江大道一举打通。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城镇化全省重点发展县和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全年pm10、pm2.5浓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空气优良天数达256天,同比增加4天,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严格落实“河长 检察长 警长”联动工作机制,镇、村河长线上巡河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河道疏浚、水毁工程修复,累计疏通河道150公里。“八河一渠”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河湖“清四乱”全面完成,“两清一护”顺利完工。尚庄、党湾出境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高标准实施工程造林2.09万亩,绿化村庄59个,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复验。
一年来,我们致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亮点纷呈。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4户、184人,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99个,安排资金1.6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86亿斤,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三清两建”见底清零。清收集体资金、资产3.3亿元,各类土地11.1万亩,建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309个、村自治组织1550个,全市“三清两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乡贤创业全面铺开。培育乡贤创业基地16个,带动就业近4万人。加快“55221”特色种植产业布局,全县新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万亩,总面积达30万亩。乡村运营蹄疾步稳。147个村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蔡东村投资运营模式成效初显,打造乡村运营精品村8个、示范村34个、达标村134个。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认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集镇建设扎实推进。聚焦“三化”“三融合”,围绕集镇建设4大类25项重点任务,实施项目57个,集镇建设“十有十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三变”改革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2%,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金额位居全市第一,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151”工作举措的深度实践中,我们成功探索出懈寺村“福寿居”集中养老、刘杨村“助老小灶”、蔡东村供排水一体化、千唐红5g辣椒种植“四大创新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