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重点

  一是延长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基础和表面处理中心,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及元器件等,围绕主导产业链关键配套需求,加快突破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延伸基础材料产业链,提升高端pcb产品比重;培育壮大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产业,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推进生产线应用及工艺改进;加强环境监测、网络通信等领域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研发;布局终端制造发展,积极发展智能终端各类基础元器件、摄像模组以及智能终端模具等细分领域的核心产品。把握智能化、节能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车载系统、智能穿戴设备、家庭安防、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等。二是提升设备制造业水平。积极拓展信息家电、电脑配件、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数控机械领域,着力壮大数控机床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纺织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食品机械等产品;开辟发展电子新材料,在磁性材料、金属材料等领域引进一批机械电子材料及电子元器件材料企业,完善机械电子的上游材料产业。围绕农业现代化需求,培育引进新型播耕收设备、植保机械与设备、青饲料收获机、饲料粉碎机等产品。围绕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冷藏保温车、公路养护专用车、物流专用汽车等。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纺织机器人、冲压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桁架机械手、智能码垛等产品。围绕长三角产业配套,重点发展电工电器、基础元件、电子器件、声学模组、电声器件等产品。

  4.发展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链关键配套需求,延伸基础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纺织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产品;引进一批机械电子材料及电子元器件材料企业,完善机械电子的上游材料产业。到2025年,力争实现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四)纺织服装

  1.产业现状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具有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纺织印染加工、三大终端制造、运营零售等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制造能力与水平稳居世界前列。近五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额保持在2700亿美元以上水平。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民生产业地位。

  纺织服装产业是临泉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经过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纺织服装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创建名优产品,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品牌培育,积极注册产品商标。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5%,占规模工业的4.1%。但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尚未初步形成从纺织到服装成衣完整产业链,还处于产业末端。

  2.发展思路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依托我县轻纺产业园,抓住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加大对长三角临泉籍纺织企业招引力度,引导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并把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作为改造企业、优化产业、提升行业的有效途径。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努力扩大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等产业转出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发挥特色资源和优势的产业,重点承接中高档休闲服装、家纺用品、碳玻纤维等,积极发展各种生态、功能性服装、女装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围绕新型纤维及新型纺纱技术持续创新,提高纺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品牌培育,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相结合,推进中原轻纺产业城品牌做大做强,同时以纺织面料、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势企业和品牌为依托,从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自创品牌发展,提高品牌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宣传推广各环节的整合能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以政策引导乡镇有规模、有潜力、有市场的纺织企业进园区,不断壮大园区总体规模,产生集聚效应。

  3.发展重点

  一是重点发展化纤布、无纺布、白坯布、纺织新材料等。积极培育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对接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引进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聚酰胺纤维等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的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品质功能性纺织材料、产业用纺织材料、生态纺织材料及高效环保加工技术企业,提高临泉面料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大玻纤复合材料。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做长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条,依托锦恰碳玻的产业基础,培育招引绝缘材料、浸渍涂层制品、frsp、frtp、增强建材、复合板材等领域生产企业,做大玻纤复合材料产业规模。三是重点发展中高档休闲服装。积极发展各种生态、功能性服装(各类抗菌、防紫外线、抗辐射、保温、吸湿排汗、环保等功能性服装)、女装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承接长三角棉纺、化纤、麻纺、毛纺、丝绸等产业转移,改造提升纺纱、织造环节,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及功能纺织品。四是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针对老年多发性疾病的康复、缓解和护理类功能性纺织品,以及具有健康体征监测和环境响应自调节功能的养老护理用纺织品;鼓励发展具有形状记忆、感温变色、相变调温等环境感应功能的纺织品,通过与医疗、运动、电子等技术融合,发展具有生理体征状态监测等功能的可穿戴健康保健智能用纺织品及服装。五是着力解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印染指标,开发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印染技术。支持浪鲨克、创文纺织、锦洽碳玻、鼎尚纺织、津越纺织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六是鼓励发展废旧纺织服装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

  4.发展目标

  主动承接长三角纺织产业转移,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中高档休闲服装、家纺用品、碳玻纤维等,积极发展各种生态、功能性服装(各类抗菌、防紫外线、抗辐射、保温、吸湿排汗、环保等功能性服装)、女装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服装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应用,提高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发展个性化定制,积极培育服装品牌,积极引进产业链中高端核心企业,适度发展高水平纺织产业。围绕面料、服装、家纺及产业用布等产品打造中原轻纺产品生产集聚区、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集散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五)皮革加工

  1.产业现状

  皮革行业是中国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皮革加工产业作为临泉传统优势产业,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已形成以皮革产业为主导,其他门类产业为辅助的皮革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园区内注册企业24家,规上企业4家。但也存在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行业专业化结构不够完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2020年,皮革加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下降16.6%,占规模工业的2.3%。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