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综合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功能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利辛县完成1个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1个县级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李奇茂艺术馆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安徽文化云”平台完成硬件建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应急广播系统、融媒体中心投入运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一级站14个、二级站3个、三级站6个,等级达标率为100%。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建成开放346个农家书屋、34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个农民文化乐园、337个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织“送戏进万村”692场、免费放映农村电影4152场,舞台剧《西淝河畔的女人》《春暖花开》荣获“安徽省十大名剧”称号,胡集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已成功申报九曲黄河灯阵等10个省级非遗项目,29个市级非遗项目。成功打造市级非遗传习基地8个,培养市级项目非遗传承人39人,省级11人。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成功申报禅阳寺遗址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修复青铜器19件,陶瓷器24件。设立孙逸久书法艺术展厅,阚疃天主教堂修复工程完成并已对外开放。

  公共体育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省体育强县的目标初步实现。完成346个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推进西淝河自行车健身绿道及游客中心、市民健身公园、儿童游乐园、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社会化足球场等项目。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开展村级体育活动2076场,承办了安徽省第十一届“美丽乡村”农民篮球大赛、“环江淮自行车赛”等比赛,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竞技体育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利辛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逐步提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99.51%,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53.2万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增强,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各类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政策性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达80%左右,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特困人口、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水平有较大提高,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称号,2018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217万元,五保供养金4712.6万元,医疗救助金7560万元。稳步推进敬老院移交乡镇卫生院工作,已运营乡镇敬老院52家,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175人。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救助能力和减灾综合协调水平有效提高,建设乡镇残疾人之家23个、村级残疾人工作站361个,残疾人精准康复率达76.1%。建立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评选表彰“最美退役军人”116名。

  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低于4%的控制目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棚户区改造4277套(户),分配公租房4671套。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基本公共服务在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立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2018年9月,安徽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加强长江经济带省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商合作任务,加快推进沿江区域教育合作、区域医疗卫生合作、促进共同文化协同、进一步完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区域养老合作等。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为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提高了财政保障力度。

  2.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统筹考虑。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县域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长迅速且资源分布不均,城市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未能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自身具有的生活条件也较难改善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情况,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县公共服务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目标。

  3.我县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强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良好支撑。“十三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73.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1.6亿元,年均增长7.7%;全部财政收入由15.3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11.2%。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例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为下一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是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学前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缺口较大;因普及学前教育、人才流动、教师集中退休等因素叠加,教师队伍总体缺编;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仍需加强;因留守儿童监管缺失,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校园安全隐患难以彻底消除。

  二是公共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及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均存在明显短板;每千人口机构床位数与亳州市平均水平相差0.75张,与安徽省的5.46张相差1.7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与全省平均水平(2.17人)相差0.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相差0.58人,医护比1:1.08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护士配备严重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联通协作机制尚未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县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不完善和短期救治能力不足的短板,县疾控中心卫生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偏远乡镇卫生院职工、村医待遇偏低,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

  三是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欠缺;“医护养结合”养老机构、社会救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县级公办的规模化养护机构,距智慧养老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2.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流动趋势不匹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我县农村、基层公共服务需求向城市集中,县城公共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呈现出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足和乡村能力部分闲置并存的现象。控辍保学政策有效实施及初中生回流现象严重导致县城尤其是居住小区密集片区,教育资源缺口较大。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新分配年轻教师流动性较大,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集中退休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医疗、社保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导致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社会保障资源紧缺,乡镇、农村、贫困地区资源下沉困难,各类基层服务机构空壳现象严重。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宏观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