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并实施《亳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理顺教育督导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压实县区政府教育职责,推动县区政府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深入推进督导协作区工作,督促指导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和教育督导方式方法,把教育评估监测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机结合,完善并加强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和问责等制度,强化督导震慑力。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各级督学,创新督学聘用方式,选优、配强、用好督导机构工作人员和责任督学,为教育督导“长牙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慧督导”信息化平台,推动督导工作现代化,提高督导效率。重视教育督导研究,加强督学专业化培训,提升督导质量。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动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五育并举”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办法,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标准和质量的规范引导。推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5.理顺教研管理体制

  加大对教育科学研究部门发展支持,以“2535”名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开展高质量教科研工作,加大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力度。“十四五”期间,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不少于500项、结题不少于300项,评选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不少于60项,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学科专职教研员,强化兼职教研员管理,充实教研员队伍,到2025年,实现教研员与教师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教研员培训力度,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大力支持教研员进修学习,确保专兼职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培训。支持教研员开展省市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教研一体化,与江浙沪建立教研合作共同体,全市选派50名教研员跟岗挂职学习,提升教研员的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

  6.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增强各级教育系统宣传意识,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典型模范事迹,推广教育改革经验和创新做法,展示教育发展新动态、新成果,增强新闻宣传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扩大亳州教育社会影响力。健全涉教网络舆情快速研判、处置和报告机制,引导好教育热点和问题,加大教育政策文件精神的解读和宣传,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宣传方式,积极运用各类主流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教育系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者综合能力培训。

  第五节 开放合作深化计划

  1.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坚持“开放办教育”和“办开放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亳州学院与沿线多个国家的高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亳州学院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探索留学生资质申报工作,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积极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支持开展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鼓励师生参与访学团、考察团、夏令营等国际化交流项目,扩大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师生现代化综合素质。

  2.深度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

  支持与长三角地区更多优质学校结成友好学校,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引进沪苏浙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与上海市奉贤区、江苏省连云港市等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交流,落实合作协议,开展暑期夏令营、研学旅游社会实践等结对活动。深化市直学校与连云港学校友好合作。推动亳州市中职学校与奉贤区中职学校结对合作,与长三角职业学校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产教融合、“1 x”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对接。推动上海开放大学奉贤分校(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学院)与亳州开放大学结对合作。促进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与沪苏浙优质高校、学术机构合作,搭建高层次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共建基础创新研发平台。组织交流学习考察团到长三角合作城市实地观摩学习,邀请教育专家到亳州开展交流指导。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交流,选派校长和骨干教师到长三角地区跟岗学习或挂职锻炼。

  第六节 乡村教育振兴计划

  1.优化乡村学校布局

  合理谋划乡村学校建设,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实施“一校一案”,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和布局乡村学校。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努力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盘活闲置资源,达到方便就学、保证教学质量的目标,提高学生家长满意度。

  2.着力改善乡村办学条件

  加大乡村学校改造力度,多渠道增加乡村教学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乡村学校图书馆、心理辅导室、报告厅、运动场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完善乡村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学校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互联网 教育”在乡村的推广,建设网络课堂,缓解乡村音体美等课程资源短缺问题。

  3.强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深入实施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质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同步教学研讨、课程共享、师资共训等方式,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积极搭建城乡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资源共享,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学校间办学差距。

  4.壮大乡村教师队伍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机会,强化乡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养。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分级分类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

  第七节 育人环境优化计划

  1.深化新时代教育理念

  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亳州教育实现与国家、省整体布局协同发展。落实教育面向人人的基本观念,保障每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理念全面渗透,集聚更优质、更个性、更先进的教育资源,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大“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宣传力度,努力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教育思想,促进传统“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理念转变。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备充分行动力的接班人。

  2.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水平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并持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护防”四个100%要求,实现校内安保设施全覆盖,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和教职员工安防能力。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双重机制,构建与学校属地化管理相符合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风险管控。加强学生各类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织密校园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控网络,加强校医队伍建设,积极履行疫情防控要求,提高应对处理能力,全面保障校园稳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