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信息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和大数据企业,聚焦现代中医药、白酒、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联合打造1-2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独具亳州特色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体系,每年推进10家中医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创新,推进制造业智能服务化,积极培育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高标准推进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政府、企业内外网和应用设施升级改造。完善物联网感知设备布局,加强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和管理,构建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推进云网融合,积极参与亳州市量子城域网和量子安全云建设。加快整合云计算资源,统筹推进亳州大数据产业园、云计算中心建设,提升云计算支撑能力。

  打造“园区大脑”。按照创新型智慧园区“两中心五平台”建设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开发区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打造完善的政务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安环监测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完善智慧管网、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场景感知设备部署,加快数据归集,推进管理调度中心建设,依托亳州市“城市大脑”,构建智慧化“园区大脑”,实现对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创新型智慧园区全覆盖。

  第六节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落地,加强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引导开发区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打造优势产业链。集中力量培育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白酒产业等主导产业链,巩固提升产业规模、技术、配套等优势,形成龙头引领、关联配套、专业分工、协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产业集群格局。全力推进能源化工、新型建材、汽车及装备制造、纺织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链优化和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未来产业等新兴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新兴产业转移布局,加快推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推动开发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强化产业链配套。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开发区,畅通产业循环,推动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构建产业链联动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关联产业链之间的共建共享,优化上下游产业产能配套。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发展先进制造工艺、绿色制造工艺、智能制造工艺和工业制造软件。围绕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定、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共性需求,加快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链长制”。立足既有优势产业集群,各开发区筛选3-5条基础良好、链条清晰、龙头支撑明显的产业链,建立“链长制”。培育和引进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加快关键企业引进和共性技术攻关,建设一批补链、延链项目。健全链长联系帮办龙头企业制度,建立健全“链长制”支撑服务体系,强化政策配套、资金支持、统筹协调、调度督导和考核评价。

  第五章 提升开发区创新发展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开发区基础创新能力和创新转化效率,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重要创新策源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高地。

  第一节 加强开发区创新链建设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创新链支持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的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基础能力创新联合体,围绕重点领域的“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成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或省级重大科技攻坚计划,推动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紧密合作。研究运用研发奖补、政府采购、科技金融等多种政策措施,全力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发展。

  加快铸造产业创新链。立足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围绕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重点产业,打造产业创新链及创新集群,推动“铸链工程”向纵深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鼓励开发区企业和研发机构多源多点对接长三角等区域的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聚焦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前沿领域,加大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检验检测平台等领域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创新链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铸链工程”的发展合力。

  推动多链协同发展。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围绕创新链配置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促进链条间有机衔接,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创新链和政策链充分对接,增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能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经济科技政策,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强创新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市场,培育科技中介主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助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专栏5 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

  现代中医药产业。重点解决大宗中药材种苗繁育、种植(养殖)、加工、质量控制、药渣处理等技术难题。开展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新药发现、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新型制剂开发、安全性评价等专题研究。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开展分离提取、高效杀菌、烘干贮藏保鲜等精深加工技术、物联网技术、物流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大原料干预、加工过程控制、在线检测、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农产品保鲜及储运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白酒产业。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发具有药食保健功能、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产品。

  能源化工产业。突破能源高效与梯级利用、污染治理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煤炭工业,大力发展提高产能、高效利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技术,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型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益。积极开展基于煤化工原料的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弹性体、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系列化工材料及其成套技术的研发。

  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产业。重点开展电池、电机、发动机、变速器、智能化汽车电子、环控设备、汽车新能源等一批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开发产品性能、成本、质量等满足整车使用需求的核心零部件,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纺织服饰产业。加快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端系列家纺,拓展纺织品产业在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新型建材产业。突破钢结构建材特种用材及其焊接、拼装技术、高层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关键技术。以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为主导,重点攻克智能化建材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发、极端环境下高性能材料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