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利用。综合考虑开发区各类管线接入、引出支线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管廊,推动既有管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有序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推进谯城区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检修维护、管理信息化相关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配套消防、供电、照明、通风、给排水、视频、标识、安全与报警、智能管理等附属设施,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确保管廊安全运行。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完善抗震防灾系统,统筹布局避难疏散场所。健全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消防安全体系。完善生产端感知设备和预警设备布局,健全灾害预警报警和指挥系统、安全通道、临时避难场所、生命线工程,加快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互联网 产业”模式的可视化、集约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二节 筑牢生产基础设施平台

  围绕资源集约化、产业集聚化、布局合理化的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保障企业生产运营需求。

  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支持企业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旧厂房改造标准化厂房。鼓励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根据开发区产业动态发展需求,推广订单式、装配式标准化厂房。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紧抓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亳州中药电商小镇等项目建设契机,推动开发区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现代物流与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联动发展。优化物流设施布局,加强物流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因地制宜建设运输场站、大宗物资和智能立体仓库、货物配载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设施。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打造智慧化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传统物流转型升级。

  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加快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排放、环境敏感点大气质量、周边水体及其上下游、地下水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等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设施布局,完善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报警机制,将企业监控信息接入开发区监控预警系统。推动开发区全面完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及管网。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完善开发区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体系,推进一般固废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危险废物收运中心和处置设施建设。强调生态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将开发区绿地建设规划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健全能源基础设施。积极配合参与长三角地区煤炭产能、实物储备能力和通道运力建设,融入长三角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产供储销体系。以增强油气电供应能力为目标,推动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基础装备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适度谋划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充分利用标准化厂房及公共建筑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适度发展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探索发展氢能应用,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清洁能源比重。

  第三节 补齐生活服务设施短板

  推动将开发区生活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推动开发区与临近城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完善人才公寓配套建设。各开发区根据实际需要高标准完善员工宿舍、专业技术人才公寓、青年公寓、专家公寓等居住设施,配套建设餐厅、美食街、商超、健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智能充电桩等,打造舒适宜居环境。

  加快医疗卫生配套建设。完善疾控中心、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医疗设施,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合理布局、结构科学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科和特色康复医院,加快发展亚健康调理中心、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机构,构建集医、养、护、康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生态体系。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

  推进文体教育配套建设。结合开发区实际,加强文化街区和场馆、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游泳馆、文体生态公园等公共文体场所和设施规划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依托中医药产业优势建设中医药文化馆。加大社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力度,谋划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水平,完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建设,政府牵头与职业院校、开发区企业合作围绕现代中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紧缺领域共建一批集实践教学、技术培训和企业真实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加快商业服务配套建设。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推动商业服务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优化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大力引入大型商业综合体,配套布局一批星级酒店、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高端商务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开发区内部集中办公区和员工居住区附近餐饮、商超、银行等生活服务网点配套,打造高品质商业服务圈和优质生活社区。

  第九章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强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推进法定机构改革

  继续加大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推进力度,积极推动其他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明确开发区法律主体地位,建立“职责法定”的开发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权力依法运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建立依法授权、权责统一的开发区运行机制,最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效能。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强空间、财政支撑和保障,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二节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开展“管委会 公司”试点,提高建设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强开发区与行政区统筹协调,合理划分开发区管理机构、属地政府、开发运营公司实权。推动开发区管理机构落实发展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强化“双招双引”、协调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等职能,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职能。鼓励和引导改组、组建、引进专业运营公司或服务公司,承担产业培育、运营、“双招双引”、专业化服务,属地政府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职能。支持社会资本在现有的开发区中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参与公共设施、标准厂房等建设,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开发区相关协会组织作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多元化,促进开发区自律发展。

  第三节 提升经济管理效能

  建立完善省级开发区赋权清单制度,将能够下放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等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给开发区,动态完善赋权清单。强化权力运行监管,完善权责关系,确保权力运行顺畅高效。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新建项目的选址意见书、施工和工程验收管理等,依法委托开发区管委会审批。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办理等模式创新,提高审批效率。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行一份指南、一张表单、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审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能。逐步理顺开发区与代管乡镇、街道的关系,确定开发区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具备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承担。鼓励具备条件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合并或合署办公,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设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