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乡村旅游业态

  发展“旅游 农业”“旅游 电商”“旅游 扶贫”等业态,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智慧农业园区、农耕体验基地等项目,提供农事活动体验、乡村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服务功能,带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延提升。重点推进矾山镇乐华富硒田园综合体项目、柯坦镇蒲岗农业产业园、龙桥镇稻虾种养乡村振兴项目、汤池镇南山康养小镇、金牛镇山南农旅观光园、同大镇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葡萄园等项目。发展乡村创意农业,引进文创、艺术、民宿、酒吧等业态,建设农业创意园区,开发农业文创旅游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发展白云春毫茶叶、山茶油、白湖荸荠、庐江大米、特色瓜果等特色旅游商品。

  (三)挖掘乡村传统文化

  注重乡村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文化、感受乡村文化。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村文化礼堂和村史馆。通过构建民俗文化馆,配以相关农耕用具、图片、解说词等,让游客充分了解传统农耕方式、生产习俗,激发他们对乡村文化的兴趣。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文化 乡村 旅游”,做好文旅项目策划包装,形成一批文旅融合品牌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切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十、保护文化遗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相关条款,落实各级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着力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和维修保护方案,收集其历史文化信息,保护并弘扬其特有的历史文脉,保护其完整性与原真性。推进慕容城遗址保护开发项目、何瑊墓保护性项目、黄屯老街保护性项目、矿山文化公园、柯坦老街、郑家庄园修复性项目、庐江郡郡址保护性修复、宋瓷窑址博物馆、金牛千年古镇老街保护性项目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开发

  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庐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实行分级保护。对列入名录的项目,如传统钾明矾制作工艺、庐江瓷雕、手撕书法等,根据所属级别由政府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明确保护的责任主体,对其传承人和代表性传承单位有计划提供资助,鼓励其开展传承活动。以虾子灯、皖中大鼓、岱鳌山神话传说等非物质文化为基础,通过加工提炼,排练成适合大众审美的,体现庐江县传统文化的剧种,在各剧场、景区中演出,丰富夜间活动。将金牛大扁糖、泥彩塑制作技艺、朱三卤鹅、“生华堂”毛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生产成文化和旅游商品。

  (三)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传承

  红色文化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公共历史文化资源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型,对全面提升整个民族历史素质和文化层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文化,推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田埠革命烈士纪念塔、夏传英烈士墓、罗家咀革命遗址、阳家墩新四军墓、罗河集镇烈士墓、孙立人故居、金牛山战役、白马咀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将县内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线,面向学生、机关、市民等群体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依托庐江县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参与重要项目的规划决策,完善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和联席会议职能,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管理、综合协调、产业促进的主导地位,定期研究庐江县文旅产业发展方向、思路、重要项目和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推动形成“党政领导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加强与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体育、环保、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各镇街道的联系,调度和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促进文旅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协调解决文旅发展中重大问题。

  (二)创新文旅激励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全县旅游经营运作的企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构建庐江县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平台,整合全县优质旅游资源,实行统一策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完善项目跟踪、会审、决策、服务机制,通过引进重大文旅项目以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责任考核机制方面,明确协调机构设立、分工及运行的标准,确保各个流程、环节、部门之间有良好的衔接与配合。加强规划实施项目的动态管理,制定年度跟踪监测制度,对重要目标任务实时跟踪反馈,推进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把文旅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责任单位评选评优,与政府目标管理挂钩。重点优化各镇的差异考核,适当提高文旅发达镇指标的分值和比重。政策保障方面,配套出台文旅招商、旅游扶贫、旅游人才、民宿发展等系列政策,整合文化、旅游、农业、交通等相关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破除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主要政策瓶颈,实现文旅产业良性发展。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支持、引导建立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旅游行业协会制度,强化协会内部管理,加强工作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扩大协会影响力,履行好维权、自律、合作等职能。围绕庐江县政府确定的旅游工作思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当好促进旅游发展的领航员;发挥内外协调作用,当好旅游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旅游资源整合的联络员;发挥管理约束作用,当好旅游行业自律的监督员,在助推庐江县全域旅游建设上实现新进步。

  二、狠抓要素保障

  (一)强化文旅用地要素布局

  以全域旅游国土资源规划为引领,以文旅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全域旅游用地空间布局,优先保障文旅发展规划中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坚持服务窗口前移,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环节,制定容缺受理清单,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支持文旅项目建设。

  (二)强化多元资金要素支撑

  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重点支持景区建设和创优升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大型节庆活动、旅游品牌创建、旅游营销策划、人才培训和奖励等。创新投融资方式,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将部分旅游资源进行资产证券化,依托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积极推广ppp模式、bot模式,支持旅游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引导资金进入全域旅游项目。以绩效为导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的创建,大型文旅活动的开展,新业态项目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三)强化文旅人才要素保障

  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将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管理人才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的组合机制,全方位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兵种”的文旅人才队伍,为庐江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组织开展乡村讲解员大赛,遴选美食传承人。搭建产学研一体化智力平台,重视文旅人才培训。鼓励文旅企业开展员工轮岗培训、知识讲座、专项技能培训、聘请讲师进行定期培训。文旅部门、管理机构可与周边旅游高校(如巢湖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定期外派、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培训班、研讨培训班、成人教育、网络远程培训等。建立文旅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雏鹰-飞鹰-精鹰-雄鹰”计划,打通人才成长升级路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