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发展是产业产生、成长和演进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形成、扩张、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产业发展一旦进入成熟和衰退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企业往往不会进入。目前我国酒类、软饮料等传统水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生产能力和市场空间的扩大趋于停滞。对于这类产业而言,产业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减慢,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下降,进入的企业减少,产业重组的速度加快;产业的市场销售量虽然还会有所增加,但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市场需求量已趋向饱和;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的销售量仍有增加,但利润量非但不能维持增长的势头,反而由比较稳定逐步走向下降。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产业重组,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面临挑战。

  3、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可用的水资源,还要受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和供水能力的影响和制约

  丽水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84.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84.6亿立方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6.63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3.59%。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根据《浙江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浙水保〔2017〕8号),2020年丽水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9.80亿立方米,虽然用水总量指标有一定的富余,也需节约使用。另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但目前各县(市、区)及主要乡镇基本是一源供水,应对持续干旱、水污染突发事件能力较弱,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对水经济发展也形成一定制约。

  三、总体思路与目标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的战略部署,依托丽水独一无二的水生态优势,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亩均论英雄”,加快培育水能源、水养殖、水制品、水文旅等水经济产业,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健全水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以水为媒、以水为脉,着力推动丽水蕴含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资源配置由粗放分散向高效集约转变,水产业形态由“低、小、散、弱”向“高、大、聚、强”转变,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引领、统筹协同的现代化水经济发展体系,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推进新时代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跨山统筹、集聚发展。树立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发展思路,统筹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开发、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要素力量配置和主体功能区划;统筹区域水生态资源要素的集约配置和涉水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生产力由散到聚、以聚促变,聚力打造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增长极,培育形成区域发展整体规模优势和特色差异水经济品牌。

  创新引领、抢占先机。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位置,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引进优质创新资源,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着力抢占创新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

  问海借力,山海协作。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重点聚焦长三角沿海发达城市,架设起山海协作、向海发展的大桥梁大通道,充分发挥海外华侨的资源优势和山海协作的机制优势,加快吸引集聚更多外来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促进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大幅提升。

  以山带水,以水为媒。借助“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等成功经验和平台,充分挖掘丽水水生态资源经济价值,以山带水,以水为脉,山水融合发展,构建水经济创新发展链条,让一江好水变成好产品、激发好价值,写好新时期“水经注”。

  政府引导,市场决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力、项目为主体,社会协同参与的市场化协作机制;发挥政府积极推动作用,为社会各方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水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效益的最大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丽水山泉”品牌初步建立,涉水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水经济产业结构链群逐步优化完善,涉水产业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品牌认知度得到明显提升;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税收优惠、土地支持、水权交易等政策基本健全;水经济发展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各类特色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工业领域。生物医药、包装饮用水和酒类等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产值规模达到区域同行业领先水平,企业产品特色更加鲜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基础上形成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国际绿色水电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水电站质量和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水电综合实力和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农业领域。生态精品水产养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产业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以水库渔业、稻田养鱼、河道养殖、山区特色养殖等为主导优势产业的若干现代化特色养殖基地逐渐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形成,水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的特色水产品加工园区初具雏形。

  ——旅游业领域。水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水景观、城市交通、旅游接待等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水旅”融合进一步深化,水工程、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上运动、休闲养生融合发展,以千峡湖(滩坑水库)、南明湖、瓯江绿道、通济堰等为重点,进一步探索挖掘水电站、库区、山泉等自身特色资源,探索打造一批精品“水旅”品牌,“水旅”等水生态旅游产品不断提质升级,旅游收入年均增幅显著提高。

  到2035年,水经济产业结构链群趋于完善,涉水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整体规模优势,水产品形成特色差异品牌,各类特色水产业协同发展并形成核心竞争力,水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水生态产品的gdp转化率显著提高,率先建成全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引领区及水经济绿色发展新型区。

  以生物医药、饮用食品、节能环保类等为代表的水经济“一园三区”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水电综合实力和规模化效应显著提高,绿色水电发展模式基本成熟,成为全国典范;浙西南水库群工程体系初步建成,洪水拦蓄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显著提升;以现代化水产养殖区、特色水产品加工区为发展重点的生态精品养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区域知名;涉水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基地更加成熟完善,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精品“水旅”品牌逐步形成。

  (四)产业布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