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能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丽水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号称“中国水电第一市”。目前,全市共有825座水电站处于建设和运行期,总装机容量达272万千瓦,约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83.0%,多年平均水力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占全市能源比重的80%左右。其中,又以农村水电站(装机5万千瓦以下)为主,电站数量占运行水电站的99.5%,装机容量占60.2%。多年来,这些散落于乡村间的水电站,不仅为村民致富和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活力和支撑,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效益显著。

  (4)水生态环境质量高,居养休闲条件得天独厚

  丽水市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7%,特别是“水流两省达三江”的河流源头区的庆元县,环境质量更是位列全国第一。市域负氧离子水平达三级以上,环境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优良水平,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除了境内山峦重叠、沟谷溪流纵横的自然水生态环境风光秀丽外,经过多年的水生态建设,鱼塘、稻谷、茶园农业,湿地、河流两岸休闲绿道、水上栈道、水上廊桥景观、古渡口、驿站等特色人工水生态景观风貌突出,人工建设和保护的水生态环境景观美丽怡人,特色显著。

  (5)水利遗产众多,水文化沉淀丰厚

  丽水是传统山耕文化和农业种植文化的综合地,修筑了众多古堰,很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水利文化元素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丽水文化源远流长,以距今4000年左右的“好川文化”为发端,同时受到瓯越文化的影响,黄帝文化、廊桥文化以及香菇文化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处于全省前列。而当代的“绿谷文化”,更是代表了新时代的丽水扩大开放、发挥金山银山和水资源优势,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精神,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内涵。

  (6)低温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大

  丽水市河流众多,具有3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加上气温变化较大,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低温水资源。除山区性河流受地形地貌影响外,众多的水库形成的低温水资源十分可观。目前,低温水资源开发利用,现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可用于发展冷水鱼特色水产业、发挥其在降温和节能方面的作用等,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二)水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丽水市牢牢扭住“生态是最大优势、发展是最重任务”的基本市情,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高质量绿色发展战略,依托优质的水、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水产业,水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工业领域

  丽水市立足生态优势,深入贯彻绿色循环理念,持之以恒地走生态工业兴起之路,构筑了独特的产业优势。丽水饮用天然水各项指标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长寿地区优质饮用水标准”,披云荣获“中国饮用水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优质水资源为医用针剂生产、酒类和软饮料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吸引了国镜、维康、众益、康恩贝等知名企业,在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等医用针剂生产领域已形成了产业优势,燕京啤酒年产啤酒能力达到30万吨,已进入浙江省大型啤酒生产企业行列。水电行业已形成规模,全市多年平均发电量约为70亿千瓦时,电费收益约占全市gdp的3.7%。

  丽水市把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持续提升。2018年,全市累计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为130.25亿元,其中,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普遍采用冷却水(液)对设备进行冷却散热,其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强。2018年年底,“市长招商工程”丽水大数据云中心开工建设,该工程规划建设4栋数据中心和15000个数据标准机架,约8000个数据中心机柜处于运营状态,丽水市着力将该工程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示范基地、信息产业集聚区、大数据研发中心、大数据培训中心。

  2、农业领域

  丽水市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梯田系统、稻鱼共生、高山农业等山地特色的农耕方式。近年来,丽水市高效生态农业得以大力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为主导优势的农业产业格局,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油茶、笋竹等主导产业的产能位居全省前列。丽水市初步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约占全市山地蔬菜面积的1/3,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同时,丽水市农业发展紧紧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产品走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产品的原生态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升。“丽水山耕”品牌蝉联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首位,茶叶、稻米、香菇、黑木耳等大宗农产品农药化肥使用量参照欧盟可落地标准执行,创建了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试点。

  3、第三产业

  旅游业蓬勃发展。丽水市有“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之称。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3处,3a级旅游景区38处,2a旅游景区7处;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8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丽水市承担起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创建重任,高标准建设大花园瓯江绿道。丽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将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紧紧围绕“丽水山耕”品牌,丽水市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积极引导促进农业、林业、渔业等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化发展。2020年,丽水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5.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55.94亿元,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72.93万美元,下降85.3%。

  康养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丽水具有发展康养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丽水市山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1.70%;水好,全域基本都是一、二类水质;空气质量好,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高达3000个,辖区内所有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国前50位。丽水市享有“华东氧吧”“浙南林海”等美誉,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中,首获“中国长寿之乡”殊荣。丽水市整合生态、区位优势,以秀山丽水适合养生、养老为宣传突破口,发展康养经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水经济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仍存在把水经济泛化的误区,认为经济活动中都会用到水,因而把水经济与经济等同。这种观点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水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还存在对水经济的提法有认识偏差的现象,认为没必要专门提出水经济,就算没有这个概念,丽水市也要发展酒类和软饮料、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实际上,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水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只有统筹协调好行业内和不同行业间的水资源分配,才能有效实现水经济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对发展水经济认识不到位,存在“不必转化”“不用转化”“不敢转化”的心理,以及“不会转化”本领欠缺。

  2、水产业“小散弱”局面尚未根本转变

  丽水长久以来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导致生产力布局分散,区域之间统筹不足。水产业以分散式经营为主,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偏小,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不显著,抗风险能力弱。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缺乏,科技创新的带动能力较为薄弱,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对外区域竞争的整体优势尚未形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