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3精密制造产业鱼骨图

  1.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

  丽水精密制造业具有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297.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2%,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2018—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8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保持全省前二。丽水开发区滚动功能部件及特色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龙泉五金汽配产业链列入省级链长制试点。形成特种钢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4个规模总量超百亿行业。

  图2-4丽水市域高端制造创新集群示意图

  (2)面临挑战

  ①总量小,工业结构不优

  精密制造产业目录涉及的67个种类,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仅31个,占比为46.2%。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78%,居全省末位,比2015年下降了0.8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最高峰值2008年的41.8%下降到2015年的34.6%、2020年的28.2%。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最高为2008年的49.3%,从未超过50%。

  ②布局散,发展水平较低

  全市平台发展存在布局分散、能级不高、主导产业不清晰、竞争力较弱等突出问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低;各县(市、区)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③投资少,龙头带动偏弱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17.64亿元,仅完成目标的62.89%;全市超10亿元企业仅占全市规上企业数的1.7%,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发展带动力不强。

  ④创新弱,要素保障不足

  精密制造产业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创新要素不足,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产品制造装备及技术稳定性不强,需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制造业整体质量,实现规模翻番、精密提级。2020年,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落后全省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规上新产品产值率、亩均税收等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供需矛盾、能耗双控指标、基础设施落后等对全市生态工业发展造成严重要素制约。

  ⑤人才少,高端人才不足

  精密制造产业脱胎于传统制造产业,各层次人才普遍缺乏,特种钢冶炼及压延加工和装备制造类中高级职称人才偏少。先进技术研发人员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人才科创“飞地”,全职落地丽水比例较小。企业技术型人才紧缺。中小企业现有人员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2.发展重点

  按照集聚化、专业化、细分化、配套化、国际化的要求,通过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升,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层次,推动精密制造产业实现高新化,形成优势明显的精密制造产业。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吸引国内外新技术和科技人才,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战略基点,以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产业整体档次。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圈,加快建设浙西南科创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化与创新要素富集地区联动,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发展目标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产化的产业导向,依托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等领域,进一步壮大特种钢、直线导轨、轴承、阀门、传动装置等优势产品,稳步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军,打造全产业链中国滚动功能部件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零部件基地。到2025年,全市精密制造产业的产值达到1000亿元。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升级丽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牵引,推动精密制造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显著提升,前沿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持续落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速。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00亿元,规上工业比重占比达50%,丽水国家高新区基本建成。

  (2)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涌现

  到2025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的细分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00家、2500家,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核心、大中小科技型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雁阵式”企业梯队。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和发明专利三个全覆盖,规上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以上。

  (3)创新平台进一步提质

  加快建设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深化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形成省、市级创新平台培育梯队。力争新增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人才科创平台200家。

  (4)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由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累计组建创新联合体5家以上,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0项以上。提高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开发高端高精度产品,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迈上新台阶。

  (5)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着力引进集聚一批精密制造产业紧缺的国际一流战略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管理团队。到2025年,引育5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一批领军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2500名以上,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4.发展路径

  围绕丽水精密制造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现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推动精密制造产业高新化发展,对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的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对在目录外的领域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丽水开发区重点布局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及滚动功能部件、精密铸锻件;莲都重点布局发展智能安防、智能仪表等智能设备制造;缙云重点布局高档数控机床,厨房家电、健康护理、智能插座等特色小家电产品,高端智能多功能缝纫机产业,提升发展新一代节能照明灯具和新型电光源产品;遂昌打造省内知名的金属制品产业基地,发展智能门锁、智能家具等特色产业;松阳大力培育金属制品创新集群,重点打造高端汽车零部件、智慧交通制造产业等特色产业;龙泉重点发展中高端汽车空调零部件;青田布局特种钢冶炼压延精加工和以核电站及炼化领域关键阀门为重点的阀门精加工;云和重点布局精密轴承基础零部件,发展成套轴承及精品钢、优特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