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善社会服务质量
1.强化区划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健全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行政区划结构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从群众利益出发,规范地名管理服务,完善地名审批、审查程序。开展“定普”界线联检,深化平安边界共建工作。加强地名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地名地址数据互联互通,夯实“智慧地名”基础,推动地名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
2.积极推进婚姻家庭服务。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建成1个以上5a级婚姻登记机关场地。继续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优化婚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提升婚姻登记数据的精准度。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推进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以普陀区创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为基础,逐步推进全市婚俗改革。持续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集体颁证活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融合海岛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文化品牌建设。
3.加强水库移民项目帮扶。加强移民项目精准扶持计划管理,强化移民工作与政府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等紧密衔接。全面提升移民项目绩效,进一步提高经济落后区域的村民收入,鼓励移民创业致富,有效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移民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改革的胜利成果。到2025年,新增“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135个左右。
专栏6 社会服务行动计划
1.提升一批婚登服务设施。推进市本级、岱山县、嵊泗县婚姻登记机关3a级、定海区4a级和普陀区5a级婚姻登记场地建设,加快衢山、六横等6个乡镇婚姻登记点升级改造。
2.推进“爱在东海、幸福起航”幸福平台建设。立足海岛文化和旅游资源,联合相关部门打造“婚姻登记 旅游 文化”深度融合的幸福平台,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文化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创设室内室外颁证场所,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等特邀颁证师制度,打响“爱在东海、幸福起航”品牌。
3.创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创投、经费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创新“互联网 婚姻服务”模式,不断扩大婚姻家庭辅导的覆盖面,延伸辅导内容。
(七)优化殡葬管理服务
1.深化殡葬事业综合改革。全域推行绿色惠民科技殡葬,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水平。加快殡葬设施设备建设,补齐殡仪服务的短板。巩固提升遗体火化率,深化殡葬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加大公益性公墓服务供给和保障力度,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探索建设节地生态殡葬科技人文纪念园,完成从传统的殡仪服务,向现代殡葬、生命教育、纪念传承等多板块全要素的生命服务链拓展,推动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安葬,到2025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坚持殡葬服务均等化方向,探索殡葬全流程免费服务路径。提高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标准,扩大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范围。开展殡葬领域规范化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殡葬礼俗人员和殡葬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实施文明治丧要求。完善殡葬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开发应用智治殡葬监管系统,建立生态安葬监管网络。健全殡葬设施项目联合审批、殡葬设施用地管理和联合执法等机制,切实提高殡葬项目审批、管理和执法水平。
2.推进“互联网 殡葬服务”。探索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殡仪馆。充分依托“线上 线下”形式,加强临终关怀、守灵和殡仪服务的对接。更加注重民众对殡葬服务的精神和价值层面需求,挖掘现代殡葬业人文纪念、公益慈善、生命教育等功能。强化生命文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传承优秀殡葬文化,大力推行文明节俭治丧、绿色低碳祭扫,引导树立殡葬领域绿色文明新风尚。
专栏7 殡葬管理服务行动计划
1.优化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贯彻实施《舟山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全面提升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殡葬工作管理机制,规范殡葬行业服务行为。
2.建设一批殡葬设施。推进市殡仪馆集中办丧守灵服务用房扩建项目、岱山县殡仪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以及新城、六横殡仪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建成一批乡镇(街道)骨灰纪念堂等节地生态安葬点。
3.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鼓励倡导树葬、花葬和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各县(区)在 2022 年底前建成1处以上节地生态安葬陵园。
4.建立和完善殡葬服务智慧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现场祭扫预约、网上绿色祭扫”,让“数字文明祭扫”成为新常态。
5.建设海葬祭奠场所,修缮海葬纪念,提高“彼岸莲花”海葬品牌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打造民政智治服务
1.提高数字民政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民政管理与服务,推动民政工作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加强民政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迭代升级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民政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确保公共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推动民政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大民政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实时动态四级组织架构,持续深化民政信息系统整合。利用省市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推动民政数据共享交换,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的数字民政。
2.提升民政数字服务水平。聚焦民政重点业务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掌握和精准分析民政服务对象需求数据,对民政服务治理对象精准画像、动态预警、主动服务,实现上下层级数据互联互通与集成应用。深化“互联网 民政”建设,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推进民政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积极主动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进民政服务模式、拓展民政服务功能,实现民生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掌上民政”。
3.探索美好数字生活图景。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舟山数字生活。探索以“城市大脑 未来社区”为核心业务场景,围绕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用数字化撬动改革,赋能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不断拓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把舟山建设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智慧家园。
专栏8 数字民政工作行动计划
1.推进“智慧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民政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建设,加快救助、养老、殡葬、慈善、社工、地名等民政数据归集和应用,促进民政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