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存短板。舟山市城市排水管网破损问题突出,部分老城区污水管网存在错接漏接及破损淤积情况,普陀东港、海洋产业集聚区等也存在因地基下陷导致管道损坏问题,“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仍需推进。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大材小用”和“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市域污水处理技术设施能力建设仍需加强统筹。污泥处置设施能力不足,小干污泥处理厂存在超负荷运行。岱山、嵊泗无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岛际间转运存在安全风险。船舶化学品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接收处置能力不足,油泥、生活污水转运港城衔接制度及转运体系初步建立,但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尚需完善,各方主体、政府各部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落实。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海域、锚地、港口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有待推进,海洋保洁和海上环卫制度亟需建立。随着舟山市危险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特别是油轮、化学品船等各类危险品船舶进出港艘次大幅度上升,船舶突发事故污染海域的风险不断增大,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绿色石化基地放射源由20个暴发增长至500多个,辐射源安全管控压力大。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水平不足,现代化生态环境感知网络有待完善,智慧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舟山市迈入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舟山的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坚实后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重要推手。“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高质量打造美丽中国海岛样板为舟山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要政治机遇。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战略实施,舟山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彰显,为舟山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新动力。舟山市建设“四个舟山”和坚持“五大会战”构筑经济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利条件。

  但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一遇之大疫情”的双重影响,国内正经历增速换挡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因素叠加,高质量发展对海岛型城市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用地用海、节能减排等要素保障提出更大挑战。舟山市“十四五”产业结构面临重塑,与之带来的生态安全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居民消费规模扩张带来的能耗增加和生活污染上升问题也不容忽视。

  可见,“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列的时期,应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危机意识,努力开创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工作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为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维护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助力“四个舟山”,成为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循环发展。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把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系统治理,根源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坚持风险防控,固守安全底线。以源头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全方位遏制环境隐患为导向,突出绿色石化及下游产业链环境风险防控,强化全过程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牢牢守住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坚持数字赋能,深化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坚持开放协作,推动全民共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全民生态自觉,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

  (三)规划目标

  1. 总体目标

  2025年,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生活领域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全民生态自觉成为常态。

  ——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全市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1%,水生态健康初步恢复,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市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pm2.5下降至18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全域“无废城市”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滩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有力,实现生态环境问题应查尽查、应改尽改,全域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