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完善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制定双向转诊疾病种类目录,城市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门诊患者占比,逐步增加市级医院和医共体(医联体)牵头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号源的数量,将牵头医院下转基层成员单位人数同比增长率纳入考核指标,到2025年,城市大医院专家号源下沉到基层的比例达50%以上。将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服务覆盖率,重点人群在基层就诊率达70%以上。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合理拉开统筹区内外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含医共体内成员单位)之间报销比例,对未按转诊程序就医的参保患者,降低医保支付比例。区域分开、城乡分开、上下分开和急慢分开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到2025年,县域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巩固在65%以上。
22.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党委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医院廉洁程度显著提升。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立医院领导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行聘任制、年薪制、任期制、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坚持管办分开,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预算执行、运营管理等自主权。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5%以上。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评机制,提升医院运行绩效。
23.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联合体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同时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通过降低药品、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费用,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优化医院收支结构,逐步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比。完善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pg电子官方的支付方式,全面实施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点数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pg电子官方的支付方式,持续深化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推广精神类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改革。完善“互联网 ”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政策。
24.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健全以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体系。对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健康产业方面进行全行业、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执法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现医疗卫生行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100%覆盖。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实施“浙政钉”掌上执法,推进“互联网 综合监管”。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和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和综合监管结果的统筹运用。
(九)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
25.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深化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强化信息化保障支撑,提高资金使用和服务绩效。推进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向居民个人开放,开放率达到80%。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推广“互联网 签约服务”,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老年人、孕产妇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70%以上。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持续开展7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和50-74岁重点人群大肠癌筛查。
26.大幅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促进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分时段精确预约服务,提高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分时段预约诊疗精准到30分钟。推动“互联网 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满足区域内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等迫切护理服务需求。优化数字病理远程会诊服务,实现海岛群众病理诊断不出岛。推进“共享药房与药品配送”服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营造卫生状况更整洁、功能布局更齐全、服务设施更便捷、院内服务更智慧、医患沟通更温暖的人性化就医环境。扩大健康医保卡的发行数量和覆盖范围,完善用户手机端服务功能。
27.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行和考核机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以抗菌药物为重点的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控制在国家要求范围内,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40以内。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二、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全覆盖。鼓励医院开设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加强儿童、老年人、肿瘤患者的镇痛服务。提升日间手术比例,三甲综合医院日间手术比例达25%以上,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达200个以上,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天以内。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
(十)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打造海洋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8.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推进非营利性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简化优化社会办医准入审批服务,落实联动审批机制。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允许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妇儿、康复、精神等资源相对短缺领域或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急需发展领域举办专科医疗机构,鼓励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医共体向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购买服务。
29.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扶持政策的落地,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支撑、技术研发、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自贸区“131 x”健康旅游专项工作有机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舟山自身优势和自贸区红利,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审批准入等先行先试政策支持。优化“一带、两园四片”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产业布局。推进大健康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设备、细胞技术、生物芯片、基因检测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舟山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健康旅游消费供给,建设国际健康旅游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