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快推进全国功能最完善的远洋渔业服务保障中心建设,助力舟山远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引导市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海上运输、水产加工、海上加油、市场建设、仓储物流、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公共配套项目、海外保障基地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扶持力度,改善过洋性远洋渔业融资环境。支持远洋渔业企业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研究组建远洋渔业行业信用国资担保公司,创新实施远洋渔业应收款质押,发展远洋水产品仓单质押、运单质押、远洋渔船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远洋渔船在建工程抵押、物流金融等业务。二是启动国际远洋渔业船员供应中心建设,规范发展劳务中介服务,拓展国内外远洋渔业劳动力供应渠道,进一步探索远洋渔业国际化佣工路子。建设远洋渔业企业经营人员、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三支队伍,加强远洋特殊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构建高校、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支持远洋渔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定向委托培养远洋专业人才,保障远洋渔业从业人才有效供给。三是加强远洋物资供给配送服务,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设,引进大型物流配送企业,组建行业采购平台,建立渔需物资补给体系。支持有实力的远洋渔业企业新建或购置专业油船,拓展海上加油服务。吸纳全国远洋捕捞渔船和远洋辅助运输船到舟山港口加注保税燃油和补给生产生活物资。四是提升远洋渔业海上运输能力,支持做大远洋运输配套船队,在市内新建大型冷藏运输船或购置引进方便旗运输船。依托大数据等建立海上运输物联网,提供运费代收代支等服务,推进市内远洋冷藏运输船只整合服务,增强货源组织、到港调度等能力,提高海上运输效能,积极拓展境外水产品运输服务,构建覆盖主要作业公海渔场的冷藏运输网络。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远洋渔业海上运输船队,总运量达到全国远洋自捕鱼货总量的50%以上;探索建立最具有开发度的专业远洋渔业劳动力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外籍船员输入口岸和远洋劳动力及职务船员输出中心;力争形成全国最便捷的远洋渔业物资补给中心、全国最大的远洋渔船燃油加注中心和全球化的远洋渔业生产生活物资保障中心。

  5.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合作。一是推进远洋渔业境外基地建设,支持在主要作业海域建设远洋渔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海上管理、应急救助等功能。建设南美秘鲁公共配套服务基地,支持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渔船主要中转港口设立办事处。支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建设综合性海外基地,重点谋划推进基里巴斯等过洋性海外保障基地建设。二是扶持过洋性渔业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资源丰富国家等为重点,持续推动远洋渔业“走出去”,在巩固深化阿根廷、乌拉圭、基里巴斯等国家入渔合作基础上,积极稳妥扩大与太平洋岛国、印度洋、非洲沿岸相关国家的渔业合作,促进远洋渔业企业与入渔国在加工、贸易、劳务、培训、养殖等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

  (二)聚力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推动我市绿色渔业发展

  6.持续推进国内捕捞减船转产,促进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进一步压减近海捕捞渔船和捕捞产量,继续鼓励渔民转产转业。二是优化捕捞作业结构,重点压缩底拖网、帆张网等作业,引导渔民发展灯光围网、钓等捕捞作业方式。三是推进国内捕捞水产品质量品牌行动,推进国内捕捞渔船清洁生产装备的更新改造,加快试验和应用海水制冰、液氮超低温等先进冷冻保鲜技术,提高渔获物质量和渔业效益。至2025年,国内捕捞渔船减少250艘以上、功率数减少58600千瓦以上;捕捞渔船污染防治设施配备率达到100%。

  7.加快推进绿色渔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打造全国渔业管理体制改革策源地重要窗口。一是按照农业农村部“分类分级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东极渔业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对进入特定水域内的小型渔船实施特别许可。二是推进海钓场、养殖水域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捕捞渔船退出机制,畅通退出渠道,保障渔民的权益。三是创新沿岸渔业管理模式,开展科学调查、评估试点海域的生物资源量和可捕量,探索实施配额捕捞管理。四是在试点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并在舟山市域禁渔区线以内的沿岸渔场完成成果转化,打造渔业管理体制改革策源地,为全国各沿海省、市、地区现代渔业发展和改革提供舟山经验。

  8.加快传统养殖业赋能,推动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一是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大型围栏养殖等设施养殖。二是推进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养殖渔场”建设,实现水产养殖过程全感知监控、机器人巡检、自动/远程监控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是实施大黄鱼、三疣梭子蟹、厚壳贻贝、南美白对虾四大主导养殖品种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四大主导品种养殖产业。四是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持续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规模主体养殖尾水“零直排”;引导渔民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科学投饲、精准用药,强化水产养殖用药及投入品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五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舟山涉渔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积极开展养殖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繁育养殖技术联合攻关,实现科技兴渔。

  9.加快推进岱衢族大黄鱼养殖基地建设,重塑“舟山大黄鱼”地理品牌。一是推进岱衢族大黄鱼繁育一体化、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岱衢族大黄鱼良种的生产和供应能力,为海水养殖、增殖放流提供优质苗种。二是建立大黄鱼养殖基地,在普陀东极、六横、登步、朱家尖、岱山长涂、嵊泗绿华、花鸟等适养海域发展大黄鱼养殖,重点推进普陀六横、桃花大黄鱼大围栏养殖、嵊泗“嵊蓝一号”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项目。三是聚焦解决舟山渔场大黄鱼资源恢复“卡脖子”技术,综合种质恢复、生境改造、增殖放流以及海洋牧场建设等技术途径,重建大黄鱼栖息地,开展新型海洋牧场技术集成和示范,在普陀东极建设大黄鱼牧场化养殖示范区或东极智慧渔场综合体。四是推进以养殖企业、加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为主参与的舟山大黄鱼产业协会的创建,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岱衢族大黄鱼质量提升、品牌文化挖掘,优化营销流通环境,创新营销模式,组织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产业论坛与品牌推介会,全方位、多维度打造“舟山大黄鱼”地理品牌。

  10.持续推进渔场修复振兴行动,重塑“中国渔都”新优势。一是加快推进白沙、东库黄礁和普陀桃花岛三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工作,谋划筹建新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重点申报六横和嵊山两个海洋牧场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修复与补偿机制,监督用海工程项目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的落实,坚持科学组织、规范实施、强化效果原则,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十四五”期间,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25亿单位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开展海洋特别保护区本底调查,系统掌握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本底。

  11.推进舟山名特优良种繁育产业园区建设,突破优势增养殖种类的苗种制约瓶颈。一是依托舟山渔场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围绕我市绿色渔业发展对水产种苗的重大需求,加快发展与海水养殖和增殖放流相配套的水产种业,全面改造和提升苗种培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舟山水产名特优良种繁育产业园区。二是建设舟山渔场传统优质特色鱼类和重要贝类原(良)种场种质资源基因库。三是加强舟山市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梭子蟹省级良种场(普陀)、舟山蓝科海洋生物研究所岱衢族大黄鱼省级良种场(岱山)、嵊泗县金义水产品有限公司厚壳贻贝省级良种场(嵊泗)3个省级良种场建设。至2025年,建成省级水产良种场4-6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