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健全党建、人才、科技、政策、教育等要素高效协同、多部门协作的区域金融治理体系。加强科学审慎监管,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推动存量金融风险加速出清,识别预防增量风险,构建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持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到2025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5%左右。
专栏三 “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1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92.00 130
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2773.76 4300
3 保费收入(亿元) 38.79 50
4 融资租赁业务额(亿元) 426.06 600
5 私募股权机构管理资产规模(亿元) - 200
6 大宗商品线上交易额(亿元) 241.65 1000
7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 13.8 15
8 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 5.8 6
9 境内外上市公司(家) 1 3
10 直接融资规模(亿元) 479.44 600
11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2.57 1.5左右
三、战略举措
(一)创新投资金融引领模式,打造产融双驱发展样板城市
围绕打造“1 5 x”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集聚,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高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构筑产业与金融同频双驱、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形成金融直达实体经济、提振产业全链条、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金融引领模式。
1. 优化引导产业资本集聚
深入推进“双招双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打造科技创新能力强、品牌辐射范围广的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对海洋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集聚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资源,清单式对接绿色石化和新材料、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航空产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全力支持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等国家级战略实施。
政府产业基金围绕重大项目引进,积极有为做好配套工作,采取差异化项目融资模式,持续优化基金运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探索构建投资制度明确、项目信息公开、评估标准一致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培育投资决策综合咨询服务商,搭建投融资专家人才库,大力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鼓励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形式参与部分重大项目建设。做实做强融资租赁,助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探索通过保险和金融衍生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大项目银团贷款风险的分摊。推动油气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油气保险创新落地。
专栏四 产业金融赋能重点产业与重大项目
全力服务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等国家级战略实施,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功能,引导金融要素向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集聚,助力构建“1 5 x”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金融全力赋能的重点产业领域包括:
1.油气全产业链。针对绿色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加大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扩容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助推绿色石化产业升级迭代。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化工中下游产业链及其配套需要的相关装备产业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助力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建设。金融支持加快推进黄泽山、六横lng接收站等重点油气储运项目,打造海上lng登陆中心,优化油气储运设施和管网建设。完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金融配套,强化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建设,推进跨港跨关区供应业务及船用lng加注业务。积极创新海事金融服务,推动实现综合海事服务常态化开展,协力探索打造干散货租船交船中心、国际绿色修船基地,拓展航修服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轮供应市场。
2.现代海洋产业。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有效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为存量潜能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研发创新,向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金融保障。金融支持水产品加工精深化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持续研发创新,发挥金融在产业内企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黏合剂作用,为舟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提供强有效金融配套。围绕“智慧海洋”舟山试点示范工程和国家级海洋电子产业基地创建工程建设,发挥金融对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赋能驱动,着力支持浙江海洋大数据中心、中船智慧海洋、中国普陀海洋数字经济产业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独具韵味的海上花园城市,积极推动海岛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良好生态环境等文化禀赋与自然禀赋的价值转化,促进海岛特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金融创新,支持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建设,助力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市和中国海岛赛事之城。
3.基础设施与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形成涵盖银行、信托、债券、投资基金、融资租赁、ppp模式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坚持以金融赋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积极助力清洁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潮流能、风能等海洋能源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lng等清洁能源,着力推动示范性项目开展,以清洁能源产业链为依托,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适应能源资源转型发展需要。为现代航空产业发展增添“燃料”,推进金融大力支持大型干线飞机总装交付项目以及延伸产业链上的飞机部件与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配套项目,推动金融积极对接民航运输、通航运营、维修改装项目及公务机、水路两栖飞机、航空运动装备、创意航空器等制造项目。
2. 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构建信贷、债券、股权、保险、创投、基金相结合的多元融资体系,形成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推动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推动企业利用公司债、可转债、专项债、绿色债券等多元债务融资渠道和股权融资工具,提高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效率,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构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推进“首贷户”拓展,推广“贷款码”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深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对接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市场韧性,构建投贷联动、信用风险补偿等符合产融紧密结合要求的体制机制,支持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产业链打造,支持船舶与海工制造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现产融良性互动、共生发展,促进金融从单纯资金保障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