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6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工程

  1.搭建嘉兴市数字乡村协同应用平台。构建嘉兴市数字乡村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嘉兴市数字乡村协同应用平台,推广“垃非”“善治宝”等特色应用场景,探索一批符合嘉兴农业农村未来发展需求的应用场景,加快“三农”数据资源的归集、管理、融合、共享等。

  2.推广“种粮宝”集成应用。面向粮食生产田块、种苗、耕种、植保、收获、加工、销售全链条全要素,聚焦需求导向,突出多跨协同,重塑业务流程,构建数据详实的粮食生产信息界面和应用场景,实现田块信息“线上管”、惠农补助“线上领”、农事服务“线上约”、金融保险“线上办”、生产要素“线上寻”、产业信息“一屏展”。

  3.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成应用。围绕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目标,构建动态管理、实时监管、全程留痕、关联分析、智能预警的执行链,打造运行流畅、管理规范、监督高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

  4.推广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集成应用。依托低收入农户管理、帮促干部管理、干部走访监察、幸福清单管理等省建集成系统,汇聚低收入农户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情况、政策性补助等信息,建设低收入农户数据库、“两不愁三保障”数据库、帮促数据库和幸福清单数据库等核心模块(应用场景)。

  5.推广“肥药两制”综合改革集成应用。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库、农业投入品数据库、肥药定额标准测算、肥药施用强度监测、农业主体跟踪评价、决策分析与数据化展示等核心模块,运用二维码、人脸识别、区块链等大数据分析,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

  6.加快“浙农码”推广应用。积极拓展“浙农码”在畜牧养殖、渔业渔政、产品追溯、精准帮扶、乡村治理等行业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数字化应用场景,“浙农码”赋码量累计15万次以上。

  7.加快“浙农服(数字农合联)”平台推广应用。围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主体生产、供销、信用等生产要素高效协同,向农户自我管理数字化、现代农业智治数据化、供销系统服务专业化方向延伸,实现政策供给、服务供给、技术供给、产品供给、消费供给的精确匹配与对接。

  8.数字“三农”新基建项目。高标准培育提升10个标志性数字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深化提升100个农村垃圾资源化站点数字化建设,“三网融合”、5g覆盖所有行政村。建成数字化种养基地280个、数字农业工厂30个、数字农业园区5个。

  9.“数字畜牧集成应用”。加快推动“浙农码”在畜牧业全覆盖,探索推广生物智能耳标等应用场景,对规模养殖场实行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构建畜产品高质量保供给、畜牧业高水平防风险的数据链。

  (八)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注入城乡融合新活力

  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部署,高水平打造一支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打造乡村人才振兴蓄水池。着力建设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村产业经营人才、乡村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人才队伍。实施“五新乡村人才”培育行动计划,重点培养千名“新头雁”、千名新农人、千名新乡贤、千名新能手、千名新工匠。发挥嘉兴乡村振兴学院教育资源优势,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联盟,探索区域协同培养乡村人才机制,建立区域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青年农创客等乡村人才培养。引进培育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生态圈和协作链,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集聚新高地。

  2.打造最优乡村人才生态。试点推行项目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待遇保障、综合服务等“人才新政”。探索建立支农惠农政策和人才职称、技能等级挂钩机制。在符合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前提下,允许回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推广建设人才公寓。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专项贷款,对重点乡村人才涉农项目给予支持。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和服务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鼓励和吸引返乡、下乡人员以入股、合作、租赁、协作等方式,开发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民宿、文化创意、农村养老等经营性活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农技服务,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3.打造乡村引才聚才平台。重点建设一批创业创新孵化园,引导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等农创客进园创业,完善“项目运作 平台支持”的基本模式,构建融技能培训、项目孵化、政策保障等为一体的农村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一批乡村“名师工作室”,采取名师带徒等方式,培育一批乡村传统文化接班人。构建乡村人才引培、评价、服务、激励机制,选树一批乡村振兴突出贡献人才。建设乡村振兴高水平智库,实施规划设计人才驻乡计划,推进“县域医共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全面深化“导师帮带”制,推行“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等方法,拓宽农民职称评审通道。探索“揭榜挂帅”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锻炼机制。

  4.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创业致富能力、民主法治观念为重点,促进新时代农民全面发展。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和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工程,发挥高学历与高技能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加速作用。持续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进转移农民从普通务工者向技工转变。注重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加强农村劳动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扩大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招收农民学员规模。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组建乡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完善乡村企业家培训体系,加快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和农村职业经理人。

  专栏4-7 乡村人才振兴工程

  1.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农、人才强村战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完善积极、开放、有效的乡村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实施千家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

  2.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200家、70家、200家,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20000名、农创客10000名、乡村企业家200名、农村青年电商2000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