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职教多元办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成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积极做好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的“优质学徒制培训与终身学习”项目试点,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强化实践性教学,原则上占总学时50%以上。实施“中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工程”,支持职业院校申报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高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机制,持续探索完善“新疆班”融合办学理念,常态推进“云贵班”等招生培养,扩大招生规模,促进民族融合。
专栏11 中职教育“双高”建设工程
重点扶持长兴职教中心建设省级高水平学校,长兴技师学院建设省级优质技师学院,争创1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湖州卫校、湖州清泉职高建设3个省级中职高水平专业,争创1-2个国家级优质中职专业,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为长兴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九、合力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一)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各类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以创建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为抓手,强化城乡成人(社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依托社区学院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建成覆盖全县的终身学习网络、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支持县开放学院的发展,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二)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构建灵活的转学和学分认同机制,完善跨机构、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充分发挥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的作用,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逐步实现各类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成果有效衔接、相互转换。建立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档案库,构建终身教育学分互认联盟,推动学习成果互认,努力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优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统筹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中职学校、中小学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不断丰富“社区教育送教进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内涵,使之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培训,依托“全龄共富课堂”平台,推动“互联网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内涵和质量。依托乡镇成校、职业学校、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积极发挥“银龄慧”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实施“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更好融入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栏12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培育建设省级学习型社区2个以上、省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4个以上,遴选社区教育示范基地6个以上,打造乡镇成校“一校一品”,擦亮“社区教育送教农村进文化礼堂”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100%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大学(学堂)。培育老年教育优质校2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老年教育特色课程2门以上,建设一批支撑老年教育发展的数字化资源,不断提高老年教育覆盖面。
十、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实施师德水平提升工程,完善师德表彰机制,弘扬师德先进事迹,形成正确师德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健全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师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情况通报,加大教师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引导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等教师倾斜。不断推进以“德育导师制”为代表的学生思想工作机制,促进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保持与家庭的紧密联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二)完善教育人才引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改革教师招引机制,拓宽优化教师来源渠道,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重视和保障高水平教师、金牌教练等对象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硕士研究生引进数量,大力支持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位(学历),提升区域内初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分别达到10%、22%。提升中职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高质量完成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活动和初中校长素养提升行动。完善优秀教师、班主任、校(园)长培养机制,科学规划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太湖特支计划”人选、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育,实施“三名双特”培养工程;进一步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充分整合发挥学习共同体、教共体两大平台的作用,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强化校本培训,实施分层分类培训、研修,不断提高培训质效。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完善县、校两级教师培训体系为抓手,加强全县教师培训需求诊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精准性,激发广大教师的比学赶超意识和补短提升意识。完善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对教师成长和培训的规划与指导能力,强化教研体系对教师成长的系统引领,提高校本研修水平。结合长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推动长兴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的教师互派交流。全面助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教师资源配置优质均衡。
专栏13 “三名双特”培养工程
实施“三名双特”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新增省“万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特级校长”3名,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30名,打造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格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博大、教育成效显著,在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长兴教育领军人才队伍。
十一、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
(一)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举措,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长兴县第二轮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能力研究》项目,与华师大和上海名园合作,加强课程生活化实践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依托长三角品牌职校联盟,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支持长兴技师学院与上海航天技能实训中心、航天六院801所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