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核集聚: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核
以县中心城区为主导,聚焦服务业能级和品质双提升,加快高端服务要素和服务功能集聚,打造引领全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集聚核。以长深高速以西、新长铁路以东、宣杭铁路以北、合溪新港路以南构成的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金融、新型商贸等业态,培育数字服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新经济、夜间经济,打造以商贸综合体、步行街区为代表的消费矩阵,引进会员制商店、高端连锁品牌,打造城市服务新地标。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两业”融合发展,培育供应链物流、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两带牵引:滨湖文旅带和制造服务带
东部滨湖文旅带。沿太湖长兴段岸线和滨湖大道串联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洪桥镇、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夹浦镇、水口乡等地,主打滨湖度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科创研发等产业,建设东部滨湖文旅带,深化与湖州南太湖新区、无锡太湖湾科创带的联动,融入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水口乡以乡村旅游提质为核心,丰富旅游产品,深化文旅融合,命名升级乡村民宿小镇。夹浦镇和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深化“两业”融合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服务链,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洪桥镇及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引领,打造太湖演艺小镇,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和服务品质,打响旅游特色品牌。
西向制造服务带。沿g50高速公路、宣杭铁路、g318,从县中心城区向西延伸至泗安镇,重点串联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长兴片区两大高能级产业平台,发展科技服务、绿色金融、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服务,打造“两业”融合主平台、主战场。泗安镇推进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三)两翼共振:康体休闲和生态服务板块
南部康体休闲板块。以和平镇为中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商贸、文旅等服务功能,打造“工贸强镇、和美新城”。推进城山沟—茶映南山省级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试点建设,依托山水文化资源以及康养项目,联动西塞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健康休闲度假区。围绕锂电池、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配套发展绿色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围绕茶产业发展,配套农业科技、品牌推广等服务,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
西北生态服务板块。发挥流域上游自然生态、红色文化等优势,重点发展乡村文创、高端民宿、文化旅游等业态。煤山镇围绕煤山绿色制造产业园发展,完善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培育农旅、林旅、文旅、体旅和工业旅游等多元化融合业态。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为核心,建设“江南红村”红色旅游大景区,打造长三角研学教育旅游目的地。小浦镇积极打响八都岕品牌,打造全季全时旅游产品体系,完成省级民宿(农家乐)助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古银杏旅游风情小镇。
五、主要任务
(一)平台筑垒支撑工程
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生产集约,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服务业特色园区、特色小镇、小微园区为主导的平台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高水平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整合提升一批标杆型园区,加快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转型。提升长兴综合物流园综合能级,推进铁路长兴南货场扩建、铁公水码头二期和三期项目建设,提升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畅通多式联运体系,推动陆改水业务发展,做大供应链物流规模,扩大物流园区辐射范围。支持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太湖龙之梦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太湖演艺小镇,以“旅游 ”为导向,推动演艺与旅游休闲、生态度假、戏水运动、会议会展等紧密结合,完善旅游演艺全产业链,打造长三角高能级旅游综合体。培育打造特色民宿小镇,打造茶乡、禅境、溪谷、生态等特色乡村民宿体系,发展康体养生、农事体验、乡村运动、野外露营等产品,打响水口乡村民宿品牌。完善建设太湖资本广场,集聚金融控股、基金管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新业态,汇聚金融要素资源,打造新兴金融业态集聚中心、环太湖科技金融港湾。提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加大科技创新资源导入和基金扶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链、资金链、服务链,加快创新孵化项目产业化进程。“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一批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个左右,培育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高标准打造现代服务业特色园区。着力打造一批电商园、物流园、文创园、科技园、总部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平台,支持各类载体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构建主体协同、要素联动的产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大楼宇资源整合和招商力度,集聚企业总部、贸易结算、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业态,促进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培育一批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全、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2.0版特色小镇,培育集聚现代服务业态,促进特色小镇提档升级,促进文化、旅游、运动休闲融合发展。统筹小微园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配套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数字转型赋能工程
全面加快先进数字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服务创新发展先行高地。
加速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积极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5g 工业互联网、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ai智能决策、数字孪生制造等应用场景,服务打造一批引领未来智造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培育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业态,服务制造业柔性化发展,促进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智慧农业云平台、“乡村大脑”、“未来乡村”、农村电商等平台功能,应用无人机观测、遥感信息、地面传感、数字化追溯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检验、农产品销售全流程数字化,服务打造一批数字牧场、数字农场,实现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数字化认证、平台化营销。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大力推进长兴齐北社区等省级未来社区建设,构建“城市大脑 未来社区”核心业务场景,推进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社区服务场景数字化应用,打响数字生活服务品牌。培育建设互联网销售、在线旅游、在线体育、在线教育等行业级互联网服务平台,引导生活服务行业上线运营、移动支付应用。推动线下商业网点数字化改造、公交出行“一码通”、医保凭证电子化等各领域数字化变革,加快生活消费方式向智能型转变,高水平建设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县,持续提升居民生活服务的便利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