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引领,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招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科技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打造优良人才生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强化改革创新,注重创新性生态系统建设。紧紧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区域实际,面对产业发展,面对民生需求,找准主攻方向,建立健全集产业生态、孵化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科研生态、政策生态等多要素联动,多层面互动的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居宜业度,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县域空间载体。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深度融入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全市“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增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打造辐射东南沿海的区域创新策源地。

  ——综合创新实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综合创新实力跻身全省前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3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85人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人。

  ——重大创新平台取得突破。“一区一廊”建设首位度全面提升,成为全市创新策源地;主动服务全市重大科技战略布局,打造瓯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继续深化“1 9 x”校地合作机制,形成承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的全域创新平台体系,为瓯海建设成为浙南人才蓄水池提供平台支撑。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达到1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达到2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3.5%。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8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到2025年,新引进培育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28名以上,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20个以上,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万人以上。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系统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到2025年,全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6亿元,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5家,技术交易年成交额达到15亿元以上。

  三、实施高能级主平台领航工程

  (一)发挥“一区一廊”创新策源功能。以主战区、首位区的定位提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深入推进高教新区“一核一轴五镇”科创发展布局,打造科创资源高度集聚、创新因子竞相迸发、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的标志性区域。依托“1 9 x”校地合作,连片打造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五大特色小镇,聚焦培育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精准医疗、新时尚、智能控制等细分产业,打造温州未来科技产业新城。打通“学科教学 学术科研 成果转化 产品试验 批量生产”创新发展五个环节,搭建“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 总部园”创业发展五大平台,集聚“行政服务 公共服务 专业服务 融资服务 配套服务”服务发展五类机构,着力构建全市最优的新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二)全面承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中国科协院士、国家级学会、海智专家的科技人才资源,做好“七个一”成果落地见效“后半篇文章”,最大限度释放峰会红利、提升峰会效应。深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的创新路径,提升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着力构建千亿级产业园区,全力打造温州战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进一步夯实“一会一策一基金”软环境和“一器一家一中心”硬平台打造,为全球青年科学家提供跨国跨界交流分享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科学家把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落地瓯海。争取设立峰会专项奖,打造峰会有自主吸引力的科技人才奖的品牌,为我市力争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永久落户提供重要支撑。

  (三)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紧抓住全省系统性、创新性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战略机遇,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构建生命健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核两廊三片”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三大主导产业,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要求,立足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力争在规模效益、创新能力、结构优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挥其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作用,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达到省级高新园区认定标准。

  (四)加快建设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园区扩容、功能拓展和服务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强化“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光电三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四大专业化“园中园”提质增效,编制产业链分布图、全景图和缺链招商图,开展“按图索骥”式招商和项目建设。完善创新孵化生态链,鼓励孵化成熟的企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建立高校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和图书文献等面向园区企业开放服务。

  四、实施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一)融入高校院所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深化“1 9 x”校地合作机制,助力温州医科大学强化药学、眼视光学、检验学、生命科学、老年病学、儿科学等优势学科科学研究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创新基地;助力温州大学对标国内外一流高校,围绕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优势学科提升研发能力;推动温州肯恩大学展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硕果,吸引国际化合作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支持温州理工学院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能够适应温州制造业发展的工科人才;推进高职院校强化特色学科领域技术研究。提升引进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学城联动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大力推进高校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瓯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集群。完善实验室梯度培育机制,引进或依托本地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实验室体系。主动参与瓯江实验室建设,聚焦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科大温州光电产业中心等国家级研究中心建设,重点培育以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为主体的光电领域4大专业实验室、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为主体的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实验室和以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为主体的骨科新材料实验室,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形成以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的实验室集群效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