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2 生态质量指数* / / 市下达指标 预期性
3 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启动 已申报 完成验收 预期性
环境质量 4 城市空气质量天数优良比率(%) 75.4 90.3 ≥91.5※ 约束性
5 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ug/m3) 37.4 28.4 ≤28※ 约束性
6 地表水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①
/ / 100 约束性
7 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约束性
8 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预期性
总量控制 9 化学需氧量五年削减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0 氨氮五年削减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1 氮氧化物五年削减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2 挥发性有机物五年削减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风险防控 13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100 100 95 约束性
14 5年期突发环境事件下降比例(%) / / 市下达指标 预期性
应对气候变化 15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4.95 数据暂未出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空气、水等指标值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2、带*的指标“十四五”统计口径较“十三五”有调整;
3、带※的指标最终以市级下达指标为准。
4、①“十三五”期间,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无市控以上断面,北塘河(风情大桥)断面和建设河(建设河与北塘河交叉口)断面被纳入水十条考核断面;“十四五”期间,风情大桥断面新增为省控断面,新浦河、海创园断面新增为市控断面。
三、优化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大结构调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在产业布局结构中的基础性约束作用;健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要素优化配置机制,高效率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严把项目准入,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建设期 投产期 剩余年限使用期”的土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推动低效企业升级改造,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退二优三”、收购储备等方式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有序推进“低产田”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土地、用能、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综合评价高的优质企业集聚,继续争当浙江省亩均效益领跑者。
(二)进一步推进三大结构调整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强化核心产业链优势,打造一条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体系;重点打造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智能装备和智能家居等细分行业产业链;核心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建立多源可供体系,实现备份系统全覆盖;形成以化解断链断供风险为核心,集产业链协同创新、全球精准合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于一体的风险处置体系;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企业实现绿色制造转型;全面落实杭州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一批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攻坚项目、以工厂物联网为方向的推广项目、基于“云端服务”的普及项目;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端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智造供给小镇,鼓励智造供给企业开拓市场;培育数字经济和新制造融合产业,重点发展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造供给产业及智慧医疗等生命健康产业。
2、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水平,推进天然气中高压主干网全覆盖,有序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能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和智慧用能示范建设;推进电网补强和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外调入清洁电力比例,优化外调电的电源结构。
3、推动交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构建“车—油—路”一体的绿色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深化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策略,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大力开展公共交通优惠服务政策,建设城市组团间直通巴士、高峰通勤巴士、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以普通公交为主体、以特色交通为补充的多元化立体公共交通系统;优化车船能源消费结构,建设充电桩网络。加快车、船、机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重型柴油货车,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实现城市公交车100%使用清洁能源。
(三)进一步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全面推广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强化产业用地分类分区引导,实施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管理等模式,引导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推行“工业综合体”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优势,促进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资源与杭州富春湾新城空间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承接高新产业溢出的重要平台;明确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抓好城镇节水、生活用水,推动工业园区实行中水回收利用,建立和完善城市节水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应用范围,削减一次性塑料袋使用量;倡导“光盘行动”,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和餐具,推动易腐垃圾减量化;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包装,逐步淘汰重金属等特殊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加快分拣中心建设,合理利用安置小区商铺设置一批标准化网点;到2025年,城市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倡导公交出行方式,鼓励采用自行车、步行等方式进行短距离出行;提倡购买新型环保汽车,降低出行交通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降低城市交通噪声污染;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充(换)电、加气站等服务保障设施;加大公共出行保障,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推进新能源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