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发展目标

  1. 近期(2022-2025年)

  到2025年末,江都区初步建成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板区,助推扬州打响“世界运河之都”品牌。

  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层面:全面建立大运河江都段文化基因库,实现对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摸底、文化保护的分级分类、保护范围界定、数字化动态监测及智慧化管理。

  在运河文旅产业发展层面:不断推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及文旅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开拓科技赋能文化旅游模式,创新文旅休闲业态,成功打造一批科技化博览馆、沉浸式文化体验馆、文化演艺剧院、运河特色的未来景区、运河风韵的特色古镇等,大运河文化旅游在江都文旅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运河沿线智慧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江都大运河文旅ip品牌。

  在运河文旅品牌建设层面:不断巩固江都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的优势地位,初步搭建运河文化交流平台,推进“世界运河文化交流论坛”在江都落户,成功举办运河国际马拉松大赛、运河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世界级运河文旅节事活动,强化江都运河文旅品牌推广成效凸显。

  2. 中远期(2026-2035年)

  到2035年末,江都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形成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江都模式,全面建成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板区、江苏省国际文旅金名片。

  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层面:顺应数据化经济发展,大运河(江都)文化基因库数字化管理模式全面建成。在智慧监管上,全面实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沿线生态、水质等数字化动态监测及管理模式。

  在运河文旅产业发展层面:大运河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新业态亮点纷呈、新产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运河文化旅游在江都文旅产业主导作用显著,江都大运河文旅ip品牌全面建立。

  在运河文旅品牌建设层面:全面搭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国内外运河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世界级运河文旅节事活动精彩纷呈,江都运河文旅品牌全面打响。

  四、 八大重点,引领运河建设示范

  (一) 强化资源挖掘,建立大运河基因库

  大运河江都段北接淮河、南通长江,串联江都全域,历史脉络清晰、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邵伯古堤、邵伯码头两大世界遗产点,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一个世界遗产河道,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大桥徐氏宅、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等多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邵伯锣鼓小牌子、邵伯秧号子、江都漆画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江都运河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江都的文化基因和城市记忆。

  搭建“世遗运河”文化基因库平台。构建运河文化大ip,传承和保护江都运河文化,充分利用河道、古堤、码头等固态遗产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运河相关的商贸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等,加强运河发展与江都建设的联动,加快推进以“世遗运河”为引领的运河文化基因库建设。

  完善三大运河文化基因体系建设。进一步梳理见证运河及江都历史、繁荣发展的文旅资源,建立“运河遗址、运河生活、运河故事”三大运河文化基因体系,全面构建以“明清大运河故道、邵伯古堤、邵伯码头、淮扬运河主线”等为代表,记录江都历史的“运河遗址”文化基因体系;以“扬州话评、扬州弹词、扬剧”等为代表,及淮扬美食、民俗风情为特色,彰显扬州风韵的“运河生活”文化基因体系;以“露筋娘娘传说、仙女庙传说”等为代表,诉说历史传奇的“运河故事”文化基因体系。做强江都运河文旅品牌,为讲好运河故事、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江都样板奠定基础。

  (二) 统筹全域布局,共绘大运河新画卷

  以大运河为廊带,推动大运河、长江、邵伯湖和主城区主要水系联通、联动发展,形成以邵伯大运河主遗产区为核心,辐射樊川邗沟东道、大桥白塔河等相关水系的大运河文化带,构建“一带一路三心全网络”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都段)建设。

  1. 一带

  即大运河-长江文化体育融合旅游风光带。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挖掘运河文化、靓化运河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集水上观光、文化体验、体育休闲、体育赛事等于一体的旅游风光带。

  2. 一路

  即通扬运河文旅休闲路。以老通扬运河为依托,串联沿线乡村,深入挖掘沿线遗址遗迹、非遗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整合田园、乡村等生态景观,加强滨河景观设施建设,打造最美通扬运河文旅休闲路。

  3. 三心

  即打造邵伯古镇、仙女古镇、大桥古镇。挖掘江都运河文化资源,以邵伯古镇、仙女古镇、大桥古镇三大古镇为载体,深化文旅产业与美食、度假、科技、电竞、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联合打造邵伯古镇、仙女古镇、大桥古镇三大主题古镇,成为运河文化带上的江淮水乡古镇群,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4. 全网络

  整合江都境内运盐河、白塔河、山阳河等运河相关水系资源,从盐运、漕运、治水和商业等多方面、多角度探求大运河相关水系的遗产价值。以网络化水系格局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大运河风情的乡村振兴样板。

  (三) 深化产业融合,示范大运河新转型

  深化“运河文旅 ”融合工程。以运河文化为内核,启动“运河文旅 ”计划,促进运河文旅与体育、科技、度假、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运河文旅业态,丰富运河文旅产品供给。释放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充分利用运河遗产文化,搭建国际运河城市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运河文旅与会议论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运河沿线绿道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与以运河文化与传统节庆为依托的体育赛事,深入推进运河文旅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运河漕运水韵、水利文化,推进运河旅游与研学教育产业融合发展等。

  创新“运河文旅 ”融合业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新基建的全面铺开,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涌现出一批极具潜力的新兴业态。运河文旅融合亟需抓住新兴业态发展契机,推动融合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入融合发展,促进业态创新、转型升级,加强新科技、新技术运用,通过科技赋予古老的大运河全新的生命力,创新运河文旅融合路径,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研学教育、电子竞技、影视文娱、会奖旅游、度假旅游、水上旅游、夜间旅游、美食旅游等十大重点融合业态,实现运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牵引和创新驱动,形成以运河ip为引领,推进大运河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云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形成江都“运河样板”和“运河经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