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点建设区和试点省份,江苏率先成立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等相关实施方案、法规,设立发展基金等举措,树立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示范”。

  扬州担当。扬州是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牵头城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城市联盟的“盟主城市”、也是“世界运河之都”。作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先行建设城市,扬州出台了《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按照打造城水相映的生态示范带、贯通古今的文化示范带和面向国际的旅游示范带的目标,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扬州样板”。

  江都示范。2019年,江都区全境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范围,近年来围绕“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等目标,初步形成以邵伯大运河主遗产区为核心的建设格局。

  (二) 运河建设的发展困惑

  保护与开发之惑。一是如何避免过度开发,个别开发过程中忽略了遗产保护,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受到破坏;二是如何强化动态保护,部分开发过程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以非遗为代表的遗产活化利用不足,忽略了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供给与消费之惑。当下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定制化、体验化、个性化成为消费新趋势;同时,线上、线下消费共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新消费需求下,江都大运河产品供给相对滞后,内容性、体验性、互动性、科技感不足,低层次、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尚未形成精品、竞品。

  重点与全域之惑。一是运河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如何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促进江都城市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成为“城河共荣”突破点;二是运河品牌与多元品牌的互动,如何运用好大运河这个超级ip,带动江都文旅品牌建设推广。

  统筹与协调之惑。一是行政单元协同合作机制不足,各乡镇在运河建设的功能定位、项目布局上尚存在重合。二是多元主体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涉及的国土、水利、文旅、农林、航运等多部门在诉求上尚未能统合。

  (三) 运河建设的转型思考

  在文旅融合新市场、新资源观引领下,紧紧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以“四个转型”走出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的江都之路。

  从资源到产品。挖掘大运河及沿线资源价值,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休闲街区、研发一批科创文创精品,推出系列旅游线路和节事活动,将世界级文化资源转化为世界级文旅产品。

  从品牌到流量。一是建设江都大运河文化品牌。打响邵伯、仙女等“运河古镇”品牌,通过跨界、融合、创新扩大品牌的热度、广度、受众度,提升江都大运河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二是探索品牌与流量共生路径。以“品牌引领、自主创新”策略,将“品牌ip”孵化为可广泛感知、体验、消费的产品,加强线上线下流量转化,将超级ip转换为超级流量。

  从传统到未来。一是把握数字时代机遇。加强数字牵引和创新驱动,促进大运河文化与新业态、新技术加速融合,推进大运河数字文化内容与云游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创大运河”。二是对接未来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数字创意、数字艺术、在线视听等内容,培育基于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引领和创造未来需求。

  从国内到国际。一是担当共建共进支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与长三角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共进。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承接扬州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运河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承接运河之都建设。助推“世界运河之都”建设,积极策划承接运河国际品牌节庆和赛事,吸引庞大的国内“高品质、高需求”客群,以国际化大格局拥抱“国际消费”大市场。

  三、 新时代下的运河担当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系列重要指示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总体要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改革创新规划引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效益、提质量为总要求,以文化强区、文旅融合、国际开放、数字创新为引领,明确江都区运河文化和融合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江都城乡区域发展,切实走好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的江都之路,共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都样板。

  (二) 发展战略

  文化强区。以大运河文化带(江都段)建设为靶心,培育富有特色的龙川文化,以新时代运河文明为圆心,积极构建全域覆盖的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江都区作为扬州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旅融合。全面贯彻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推进全域融合、深化产业融合、创新融合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建设一批具有大运河特色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城乡区域发展。

  国际开放。主动承接和搭建世界运河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世界运河城市间的交流联络、经验共享、合作互利,促进世界运河城市共同繁荣和发展,汇聚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全球智慧”,树立江都形象,助力扬州“世界运河之都”建设。

  数字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护利用为导向,牢牢把握数字化建设重大机遇期,顺应新变化、开辟新路径、提升新能力,以数字化阐释和展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提升公众对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认识,为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注入新鲜血液,推进运河文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 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依托运河文化和古城资源,在新市场观、新资源观引领下,以全球视野、全国高度,立足江都特色、承接扬州担当,以“拥抱运河、全域发展”把大运河文化带(江都段)打造成为“大运河文旅休闲目的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