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扬州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邗江区)★、扬州百分百电子商务创意集聚区(邗江区)、扬州阿波罗花木市场集聚区(江都区)。
健康养老服务业:扬州小纪健康产业集聚区(江都区)。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两业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印发实施《扬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和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优选重点骨干企业、园区或板块(园中园),持续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发展新业态,示范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实现“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产业链高级化发展。围绕全产业链整合优化,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流程再造、模式创新、质态提升。深入推进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会展经济、法律服务等服务水平提升。支持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汇聚能力。
——推进主导产业两业融合。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政策意见,以扬州“323 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两翼,围绕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扎实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实施省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工程,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引导建立面向主要产业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100个以上,争创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10个。鼓励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创建两业深度融合知名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五)实施品牌标准赋能工程。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可以有效提升服务业企业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带动行业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重点领域服务业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每年重点支持10个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五年打造10大高质量生活服务品牌,提升“扬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
——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实施省服务标准化品牌化提质工程,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由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及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更多地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加强地方(团体)标准研制和推广。突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逐步推进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引导服务业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服务企业成为行业标准“领跑者”。
——加强服务品牌培育。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县市政府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推进品牌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江苏精品”品牌认证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领域的“江苏精品”,在苏中、苏北地区形成服务业品牌领先优势,打造一批集聚高资质品牌企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品牌集聚战略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品牌化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推动国内外著名商业品牌在扬州集聚,发挥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健全品牌营运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方法,探索开展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质量监测和评估,推动物流、金融、商贸流通及pg电子官方的售后服务等领域质量提升。加快建立和实施交通运输、金融、信息、商务、旅游、体育、节能环保等领域认证认可制度,推动开展专业服务质量认证。推进“安全、诚信、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建设质量信用数据库和制定质量信用信息评价、产业行业地方标准。充分挖掘质量认证市场,鼓励第三方开展服务,提升市场质量认证供给水平,更好服务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重点聚焦全市物流业发展突出矛盾,印发实施物流业政策意见,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促进物流业跨界融合,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智慧化物流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5%左右。
——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推进港口物流、汽车物流、石化物流等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物流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应急物流等与流通相关的专业物流,依托“一板块十节点”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新建在建物流重特大项目,建立“专业物流基地 分拨中心 物流节点”三级布局,建成省级港口型物流枢纽、省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省级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构建“通道 枢纽 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快融入国家和省物流枢纽网络。
——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强城乡流通资源优化配置与模式创新,统筹硬件和软件建设,支持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现有商圈提质增效,实现商圈内商贸业态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化主城区商贸业态布局,优化提升县城集聚消费效应,布局面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小型商业网点。推动供应链集成管理,发展供应链协同平台,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邮政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
——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着力破除行政干预和行政壁垒,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坚决制止垄断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发挥人力资本关键作用,建立人口素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改进、劳动者报酬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扶持增厚人才红利,助力扬州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园区“二次创业”。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公平交换、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工商资本下乡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