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全面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智育质量、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热爱劳动精神、动手实践本领、自主学习能力、身心健康水平。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学前和特殊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优质多样、职业教育特色适应、社会教育广泛参与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格局,把涟水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教育质量优、品牌学校多”的教育名城、教育强县,基本实现“重塑涟水教育靓丽名片”的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和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幼儿园达到合格园标准,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90%以上,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

  ——义务教育。新建高沟第二小学、清枫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完全小学3所;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10所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9%;小学教师本科率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力争所有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标准学校,完全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程度高于同类县区。

  ——普高教育。新建清枫路优质高中1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高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星级高中验收标准。师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明显优化。完全消除大班额现象。

  ——职业教育。实现全日制中职在校生10000人左右,各类培训年均8000人次的规模。建成省现代化实习实训基地4个以上,培育形成5个以上省级专业群。把涟水中专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炎黄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民办本科。

  ——特殊教育。全县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载体,探索形成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社会教育。实现乡镇(街道)社区教育机构全覆盖,构建起以县开放大学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村居民学校为延伸的社会教育服务网络。到2025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不低于70%,城市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不低于60%,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不低于40%,老年人年参与活动率不低于20%。

  表1 2025年涟水县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1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99%

  2 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9%以上

  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5%以上

  5 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类学校比例 85%以上

  6 义务教育学校省定办学标准达标率 100%

  7 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90%

  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 95%以上

  9 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 力争2027年通过

  10 职业学校非涟水学生比例 倍增

  11 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 10000人以上

  12 省现代化实习实训基地 4个以上

  13 省级以上专业群 5个以上

  14 职业教育就业率 96%以上

  15 特殊教育覆盖率 95%以上

  16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70%以上

  17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15年以上

  18 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高于省核定比例

  19 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gdp增长比例

  四、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优秀中华文化建设,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具有涟水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涟水独有的德育品牌。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价值,形成“红色德育”品牌;发挥涟水籍名人关心家乡教育的“爱国爱乡、赤子情怀”教育功能,开发“爱国爱乡赤子”德育课程;发挥涟水诗词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发系列德育、文化课程。

  继续实施淮安市“广德育”建设工程和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作用;继续强化市县级“周恩来班”创建活动;拓展市县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阵地功能。

  建立德育导师制,选择2-4所学校进行德育导师制试点,逐步实现全县学校全覆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陪伴同行”关爱活动;持续推进关工委“校站结合”工作;实施“阳光关爱”、“涟心有光”工程,对单亲、孤儿、残疾等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干预;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开展“家庭教育进校园”“卓越父母大讲堂”等系列活动。

  (二)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