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已经建立,社会治理亮点纷呈,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社区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获得长足发展,注册志愿者与专业社工人数快速增加。人口管理成效显著,人口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跨部门人口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不断改善。城市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平安淮安”建设成效卓著。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体、交通设施取得长足进展,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大幅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社会救助进一步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

  重点领域改革有效突破。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社会组织改革与效用发挥成效显著,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第四节 人口发展挑战

  2021-2025年,淮安人口发展将进入深度转型阶段,在大城市人口虹吸效应和人口梯度转移规律的双重作用下,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等内部要素变动日趋复杂,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要素关系仍然紧张,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超低生育率仍将持续。妇女生育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虽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率因政策性补偿生育而出现短期回升,但自2017年后又回落至超低水平。从长期看,受经济社会发展、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三孩生育政策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有限,生育水平将长期维持在超低水平,人口负增长且负增长速度将不断加快。

  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21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长寿时代来临,人口健康正面临多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形势,慢性病人口快速增加、健康风险日益增多,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庞大,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将持续下降。

  人口外流仍将持续。淮安中心城区首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城市规划建设及服务配套现代化水平不高,城镇居民收入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较苏南苏中仍有较大差距,企业职工收入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高质量就业机会不多与生活吸引力不强。随着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低,人口迁移“虹吸效应”显著,城市间“抢人大战”愈发激烈,人口外流将愈演愈烈。

  劳动力短缺规模持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但持续超低生育率使得未来本地劳动年龄人口将呈快速减少态势,教育扩张又推延了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并引发劳动参与率的持续下降,而大量人口外流更使得劳动力供给加速减少。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普通劳动者出现大量短缺、劳动力老化等将对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人口城镇化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区域间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县城的人口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局面难以形成。长期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与市区集聚,市区人口在持续膨胀的同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公共资源配置也将面临难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缓,户籍、土地、教育、养老等制度改革进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推进。

  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居住离散化、关系疏离化,使得家庭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对社会养老服务的依赖不断增加,将显著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将持续影响城乡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

  家庭发展能力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独身家庭及其他新型家庭形式的多样化存在,淡化了家庭传统的情感维系、经济互助、健康、生育养育和养老等功能,家庭稳定性下降。家庭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互动将面临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未来5年淮安人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处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要从战略上把握好人口发展问题,遵循人口发展规律,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人口是城市活力之根本所在,人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面对国家总体人口发展趋势和淮安人口发展现状,必须坚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统筹谋划,把握有利因素,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人口自身均衡发展,并实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高质量。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与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改革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人的现代化引领和支撑淮安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决策。切实将人口融入经济社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投资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城乡区域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决策中,充分考虑人口因素,不断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政策体系,促进共同参与、共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正向调节。尊重人口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根本利益,完善服务保障政策,将生育水平调控并维持在适度区间,推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更加有序,持续增强人口资源禀赋。

  加强风险防范。加强超前谋划和战略预判,重视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间,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提早防范和综合应对潜在的人口系统内安全问题和系统间的安全挑战,切实保障人口安全。

  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转变人口调控理念和方法,统筹推进生育政策、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完善人口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制度。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育政策潜力有效释放,生育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有效提升,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合理,城市人口吸附能力不断增强,老年人老有所为,重点人群保障力度加大,配套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生育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人口再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逐步增强,生育率有所提高。本地创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城市吸引外来人口能力有所增强。

  人口素质有效提升。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慢性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健康水平和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劳动力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到2025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左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