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共建共享、受益者补偿和损害者赔偿为原则,探索建立包括资金补偿、产业合作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治理市场化平台和生态项目共同投入机制。积极落实重要湿地生态补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水源地村生态补偿,从源头上保障东太湖水源地安全。

  第四节 污染减排,持续加强水污染削减管控

  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一、加强工业水污染治理

  加大工业园区整治力度。加强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工业集中区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建立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异常等突出问题清单,排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等情况,查明问题原因并开展整治,实施清单管理、动态销号。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开展园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试点示范。加快实施“一园一档”、“一企一管”。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设工业尾水排放生态缓冲区,强化废水生物毒性削减。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实时监管,2021年7月底前,原则上对全区500吨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进、出水口安装水量、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及配套设施,并与省、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配套污水处理、盛泽南部工业区8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完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东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4万吨/日污水处理设施、新老设施提标改造(共10万吨/日)。

  加强工业企业排水整治。推进纺织印染、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整治提升以及提标改造,提升行业清洁生产及环境治理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工业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工作成效,持续减少工业污染。推进排污企业入园进区,力争到2025年底完成吴江区盛泽印染企业集聚,并借鉴“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将排污企业集中入园,高标准高水平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排水。

  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开展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到2023年完成885家工业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整治达标后的企业或小型工业园区,绘制雨水、污水管网布局走向图,明确总排口位置,并上墙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重点消除污水直排口和雨污混接问题。对接入市政管网的工业废水开展评估,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接入,并且出水在线监测数据应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时共享,避免高浓度废水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冲击。远离市政管网的工业企业应建设独立设施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鼓励有条件的相邻企业,打破企业间的地理边界,统筹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实施管网统建共管。加强工业污泥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工业污泥得到安全处置。

  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开展印染纺织等高耗水行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遴选电子信息、纺织印染、化工材料等国家高新区率先示范。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提高工业污染源监管水平。推进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排污许可证发放,强化对排污企业建设、生产、关闭等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持续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率先在太湖流域形成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技术及制度。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排污许可证核发数据,摸清辖区工业总磷污染基本情况,建立涉磷企业清单并动态调整,推进总磷精准化源头治理。检查工业用水和排放废水之间的“水平衡”关系,探索建立水平衡相关技术规范和实施标准,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稀释排放、清污混排等问题,将违法排水行为纳入信用管理体系。鼓励工业园区内化工、酸洗、印染等行业污水管网实施明管化改造,实施“一企一管一表”,便于溯源追踪。

  加强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检测能力,加强氟化物、挥发酚、锑等特征水污染物的管控,建立重点园区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库,加强对严格控制重金属、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等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监控。

  二、加强城镇水污染治理

  推进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根据《江苏省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方法(试行)》,以县(市、区)城市规划区、产城融合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核算区域,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为基本核算单元,系统核算区域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的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集中收集总量及削减总量,有效评估区域主要水污染物收集处理能力及处理量缺口。2021年底前完成首次水污染物平衡核算,2022年起,每年6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核算工作。全面梳理全区500吨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口、出水口的水量、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情况,已安装的,于2021年7月底前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未安装的,于2021年9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与省、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全面落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评估现有污水处理和和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和运行效能,优化处理设施布局,推进污水处理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运行。针对进水浓度低的污水处理厂制定“一厂一策”方案,实现生活污水“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模式。

  提升城乡污水处理综合能力,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短板,适度超前建设,加快推进南麻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桥北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5000吨/日等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建立完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的城乡污水处理“四统一”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厂尾水全面执行“《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各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全面完成污水厂进水指标在线监测。推进污水厂尾水生态湿地建设,推进运东污水厂、芦墟污水厂、横扇污水厂和汾湖南部污水厂尾水湿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尾水排放安全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