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港口岸线规划利用推动港产城空间合理优化。结合丰县主城空间布局调整,推动港区生产性功能转变,推进码头的升级、整合和搬迁工作。二是打造港产城融合示范项目。按照“前港—中区—后城”模式,积极推动港口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城市功能区联动发展,以丰县港港口建设为抓手打造港产城融合示范项目。三是合理布局港口集疏运货运通道,将港口、物流、工业园区与高速公路、国道和港口后方腹地相连,形成港口、产业园区及城市连接顺畅的交通网络,推动集疏运交通功能与城市交通功能分离,提升港口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腹地经济与港口依存度,吸引经济要素在港口区域聚集。
(三)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联动工程
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和苏北“物流金三角”的相关部署,紧抓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机遇,强化丰县与淮海国际陆港之间的交通衔接,全面融入“铁、公、海、水、空多式联运陆港枢纽体系”,助推徐州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县域外向型经济迈向新台阶。
一是完善丰沛地区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动沛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与徐济高速形成网络效应,缩短与淮海国际陆港之间时空距离;二是加快形成与淮海国际陆港快速联系的通道建设。加快实施s324徐州西段建设工程,增加丰县与淮海国际陆港的公路通道,推动丰沛铁路开通运营;三是积极对接高铁物流发展,拓展丰县物流发展新空间,在徐州东至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高铁极速达”基础上,拓展高铁快运网络通达范围;加强同大许高铁物流中心联系;四是依托高铁建设,加强同观音机场空港联系,推进丰县航空货邮发展。
【专栏 16 交通运输产业发展】
以丰县交通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交通建筑业。大力支持装配式产业发展,新建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须对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的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分析论证。支持交通新材料产业发展。
推动交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丰县站、丰县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广应用“枢纽 物业”等以交通引导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创新“服务区 ”“互通 ”模式。围绕高速公路服务区、互通区拓展商贸展示、物流集散、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支持高速公路物流服务网络建设。统筹推进普通公路服务站等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支持交通资讯传媒统筹开发利用,培育交通新媒体产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落实
建立由县委政府主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立高层协调机制,以指导、推动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加强与山东菏泽、济宁、安徽宿州等地跨区域协调合作,在交通规划、设施衔接、建设推进、运输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沟通对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强化与区域、专项等规划的衔接。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
构建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格局,努力拓宽交通投融资渠道。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积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关键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交通领域,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研究出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建设、运营领域的专项政策。长期跟踪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公路、旅游公路等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向,争取项目专项贷款。农村公路建设全面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村公路资金保障机制和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养护体制。根据项目运行成本,鼓励通过交通项目场站等土地综合开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资金和收费政策支持,县级财政要研究组建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基金,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
表5- 1 丰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建设项目投资表
类别 项数 总投资(亿元) “十四五”投资(亿元)
公路网 高速公路 1 80 68
快速通道 1 11.63 11.63
普通国省道 6 82.21 66.77
地方连接公路 17 41.28 29.4
县道达标工程 1 5.1 5.1
县道大中修工程 1 5.7 5.7
农村公路 1 4.9 4.9
养护工程 1 1 1
公路小计 29 231.82 192.5
铁路网 客专、普铁和客专丰县站 3 85 80
水运网 港口和航道 5 11.6 11.6
交通枢纽 通用航空枢纽 1 3 0.4
货运枢纽 8 22.18 22.18
小计 9 25.18 22.58
全域公交建设 4 1.5 1.5
智慧绿色平安发展 3 1.4 1.4
合计 53 356.5 309.58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等的对接,不断跟踪社会经济其他相关规划的最新进展,并不定期开展相应衔接,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等指标。加强与生态部门沟通协调,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生态红线管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