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城市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滨海格局,做大做强做美以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为核心、以长泰片区和港城片区为两翼的中心城市,推动中心集聚、拥江达海、环湾联动。持续提升园区道路交通配套网络,完善供电、供水、供能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古雷开发区热电、燃气、污水、公共管廊、码头等项目建设。完善漳州开发区跨区交通网络,推进大径溪生态补水工程与二区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加快金峰经济开发区以金塘路为中线、提升各片区配套道路工程项目建设。

  (二)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强化以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城市主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以长泰片区、港城片区为两翼的新城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区之间快循环、城区内部微循环。持续完善各开发区安居小区、城市公园、高档酒店、加油站、商贸中心、市场等生活配套。加强惠民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项目开发建设,优化区内生产生活环境。

  (三)建设智慧化新城区。以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区、漳州高新区、金峰经济开发区、蓝田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加快建设云、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园区智能运行、政府智能服务、居民智能生活、产业智能发展”四位一体的智慧化新城区。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网融合”,实现开发区重点公共区域wifi热点全覆盖。加快漳州高新区信息化技术智慧新模式项目建设进度,构建集社区安全监控、人口自动化采集、社区网格综合治理为一体的智治体系。

  第六节 推动双向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海丝”核心区先行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漳台经贸融合发展新路,全面提升与港澳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全力建设中国(福建·漳州)—菲律宾“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暂定名),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积极探索漳台经贸融合发展新路

  围绕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强化闽台经济合作”和市委提出的“争当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先锋”的总体要求,发挥对台独特优势,着力做好“通”“惠”“情”文章,以深化产业合作和促进贸易发展两大领域为轴心,主动融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有利于漳台经贸融合的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在探索漳台经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形成海峡两岸经贸融合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互联互促漳州模式。

  (一)深化产业合作。全面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举措,强化对台招商引资,引进更多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进石化产业对台合作“增量提质”,加快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等建设,积极引进台湾上游大炼油、大乙烯和中下游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如pmma、abs树脂、聚烯烃弹性体、sbr特种橡胶、pvc胶膜、聚酯纤维、pa6、异丙醇等)的大企业大项目,做大做强乙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碳四及副产综合利用产业链和芳烃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的两岸重大石化产业合作体系。实施新一轮漳台产业合作计划,推动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精致农业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冷链物流、海洋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支持漳台企业强化研发创新、标准共建、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构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合作,构建“要素互补、链条互嵌、市场共享”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漳浦农机、南靖兰花)产业园等建设,提升对台产业集聚功能,引导台资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四岛旅游联盟(厦门、东山、金门、澎湖)合作机制化和市场化,为推动两岸旅游区域性合作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二)促进贸易发展。突出对台优势和开放口岸优势,加强东山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建设,促进对台小额贸易发展,稳步扩大漳台贸易规模。谋划一批便利两岸往来的港口、码头和航道建设,加快推进东山对台客货运直航港口建设,争取开通东山至澎湖、高雄直航航线,扩大两岸水产品、农产品、海运快件从漳州中转开放度。以非关税措施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漳台两地海关、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认证的对接合作,创新对台湾进口商品的集成化快速通关模式,对台湾进口商品实施“源头管理、口岸快放”和“先放后检”。主动对接中欧(厦蓉欧)班列,通过海铁联运的模式,把台湾地区产品和漳州本地产品直接运往欧洲,构建“台漳厦欧”物流网络。持续提升台轮通关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二、提升与港澳地区经贸合作水平

  (一)拓展与香港地区经贸合作。用好内地与香港共同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修订协议(简称《“cepa”修订协议》),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更多香港企业到漳州投资设点。加强与香港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利用其海外资源和对驻港跨国公司的网络渠道,加快引进世界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支持漳州企业赴港上市融资。鼓励企业赴香港地区参加国际性贸易展会,支持本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赴“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展投资并购、品牌合作和开拓市场等。

  (二)加强与澳门地区经贸合作。加强与澳门地区在中医药、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利用澳门金融服务和平台服务功能,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发挥澳门地区作为中葡商贸合作平台优势,共同组织企业赴葡语国家进行商务考察、开拓市场。

  三、全方位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一)加强贸易合作。抢抓rcep签署机遇,积极推进“丝路贸易”,持续举办“漳州品牌海丝行”“漳州味·世界行”“漳州产·全球销”等活动,依托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扩大设备及技术、服务出口,扩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规模,稳步提高其在全市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推动落实加快推进丝路电商发展十一条措施,创新发展“丝路电商”。

  (二)优化投资合作。加强与菲律宾合作,在吕宋岛设立产业园区,设置活畜暂养隔离区、饲料加工厂、水果水产进口集散区、轻工业生产基地等,打造中国企业赴菲律宾投资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在漳州泛东山湾片区(延伸至招银港区)对应设立东山水果、水产、肉类加工产业园区;招银港水产品、水果和禽肉加工产业园区、冷链物流园区;诏安活牛深加工产业园区和常山中菲产业深度对接园区等四大园区,建设中菲(福建·漳州)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打造中国与菲律宾乃至东盟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的示范园区。以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经贸合作。扩大“丝路投资”影响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产能优势行业对外投资,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力争形成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标志性项目。

  第七节 营造一流商务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构建依法行政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优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口岸通关建设,争取我市在福建省营商环境评估中的得分继续全面提高,实现排名晋位,位居全省中上水平。

  一、构建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

  (一)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内贸流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纳入清单,推动“照后减证”。建立商务政策宣传常态化机制,探索“一企一策”政企联动服务机制,妥善解决商贸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外资企业制度,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

  (二)全面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商务领域新业态试错机制。优化商务领域新兴产业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建成“互联网 监管”系统,推进监管事项网上运行全覆盖,实现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一)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序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内外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市场的行政干预,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

  (二)大力建设现代法治经济。实施“八五”商务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商务法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依法经营理念,使企业市场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加快建设现代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主动接轨国际通行标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发达经济体一流营商环境标本,高标准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紧研究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全市对外投资贸易重点区域相关投资贸易管理政策等,建立国际摩擦、国际贸易救济等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引导涉外企业有效遵循国际规则。

  三、着力加强口岸通关建设

  (一)提升口岸辐射能力。推动后石港区隆教作业区lng、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和将军澳作业区扩大开放,加快推动漳州港申报进境水果、进境木材、肉类、水产品等指定口岸开放。推动东山港口发展外贸内支线,开通海上客(滚)运对台、港、澳客运直航,实现与厦门港、福建自贸试验区、中欧(厦门)班列的对接。支持东山冬古口岸规划建设东侧旅游客运岸线。以招银港区、后石港区为主,强化港口辐射能力,将漳州建成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鼓励支持物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式联合投资模式,整合仓储物流资源,逐步构建具有东南沿海、闽南大都市和对台等区域优势的物流重要枢纽。

  (二)完善口岸综合建设。提高口岸作业能力,规划建设万吨级泊位30个,其中2万吨级3个、5万吨级9个、10万吨级2个、15万吨级4个、20万吨级2个、30万吨级3个,实现年均综合通过能力达12922万吨以上,力争逐步形成大码头大港口态势。完善口岸冷库、集装箱堆场、吊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招银航道二期工程和后石航道二期工程建设,优化整合监管作业场所。深入挖掘口岸区位价值、口岸商业资源,形成功能差异、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口岸发展体系。

  (三)深化厦漳港区协同发展。串联厦门湾、东山湾和诏安湾等海湾口岸,推动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码头工程、漳浦六鳌重装码头、古雷航道三期工程等建设,推动厦门港形成“两湾九区”的发展格局。以厦漳同城化为引擎,推进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港口群。加快推进落实厦漳港区“同港同策”。

  专栏5 漳州市各大港区发展布局

  1.招银港区:建设成为以集装箱、杂货运输和临港经济发展为主、兼顾散粮、建材和客滚运输的物流型港口。形成以集装箱和粮食、木材、钢铁和生铁、矿物性建筑材料及其他类货物吞吐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深化巩固全省最大仓储物流中心、全省最大粮食中转基地和木材集散地功能,加大培育钢材市场的港口运输仓储功能。

  2.后石港区:重点建设以煤炭、矿石、粮食、木材等原材料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基地,大力保障国际大宗货物运输。

  3.古雷港区:建设以能源、化工、原材料、煤炭等工业原材料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的物流与产业混合型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石油化工枢纽港。

  4.东山港区:以服务临港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重点发展硅砂建材、燃料油品和海产品,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矿建材料物流中转基地、油品仓储物流基地和海产品集散中心。

  5.诏安港区:重点发展以服务区域临港工业为主的物流配送,以散杂货运输为主。

  6.石码港区:依托已有船舶修造基地良好基础,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建设以小批量、多批次、服务半径较小的散杂货为主、实现点对点服务的物流配送基地。

  (四)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推广一站式作业模式,基本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上申报使用率100%。推进原产地证书签证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实现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建立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行“互联网 海关”“两步申报 提前申报”“税款自报自缴”和“先放后检”等重点改革项目,持续提升通关效率。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通关便利化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整合通关作业流程、减少业务环节,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口岸收费,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培育一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运用保税物流中心“境内关外”及成熟的分拨功能,支持拓宽国内替代料件渠道,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体系。优化通关协调合作,推动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相关部门上下联动,信息互通共享。

  四、持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争取开展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改革,支持使用电子单证集中收付汇和轧差结算,允许企业贸易外汇收入无需经过待核查账户,取消特殊退汇业务登记手续。重点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指导外贸企业积极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和违约风险。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便捷化常态化机制,支持银行扩大贸易信贷投放,开展信用证项下的各类融资pg电子官方的服务支持。优化境外金融服务体系,搭建“海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在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投资外汇支付便利化等试点工作。

  五、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健全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商会协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构建商务领域守信认证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动态守信认证企业培育库,推行“企业落地—信用等级提升—税费减免”全方位配套措施。健全商务领域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完善“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第八节 强化商务服务民生能力

  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市场监测和预警能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稳定供应,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重点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绿色商务,强化商务服务民生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一、提高市场保供调控能力

  (一)提升市场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行业运行监测机制与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做好肉、蛋、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客观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二)推进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落实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任务,健全应急商品数据库,优化储备品种和规模,保障肉、蛋、菜等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积极做好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基地改造建设项目,多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建设补助资金。

  (三)完善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保障应急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规划设置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着实增强应急保供能力。

  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一)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工程。加大支持餐饮、康养、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业项目建设。优化家政服务业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和员工录入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指导家政服务企业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等。推进落实注册登记制,推广家政持证上门服务,逐步建立全市家政服务信息追溯数据库,实现对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机构等规范化管理。开展家政服务业进社区行动,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在社区设置网点,积极拓展婴童看护、社区照料、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制定家政培训提升行动计划,加大保育、护理、烹饪、维修、美容美发、洗染等人员培训力度,推进从业者职业化、专业化。打造一批家政服务企业知名品牌,提高家政服务业整体质量。

  (二)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持续推进菜市场、餐饮、洗染、美容美发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居民消费的便利度、舒适度和满意度。支持新南丰、大世界、见福和美宜佳等品牌连锁便利店优化布局,鼓励“一店多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的网点布局,推进龙海区、长泰区开展农贸市场改造建设行动,支持各县(区)农贸市场开展提升建设,推动农贸市场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漳州味”亮点的标杆性农贸市场。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农贸市场的投资、改造建设,落实食品“一品一码”、统一支付和追溯系统等,充分发挥农贸市场便民惠民利民的优势。

  三、加快绿色商务发展

  (一)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全国低碳日”和“节能宣传周”等活动,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观念。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推广“互联网 回收”等新模式。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严格执行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销售和使用以及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等制度,提升绿色消费体验,推动传统消费向绿色环保升级。

  (二)引导创建绿色商场。建立和完善绿色商场创建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有效开展。贯彻绿色商场标准,加强培训辅导,促进各类商场逐步建立自主创建管理体系。完善创建评价体系,引导全市大型商场、大型零售门店、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超市等各类商场积极参与创建,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商场。

  (三)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逐步完善相应功能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鼓励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和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确保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点布局合理、配置够用、回收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培育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的可再生资源企业,推动规模化运作和品牌化经营。

  专栏6 强化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工程

  1.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工程。加大支持餐饮、康养、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强家政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家政服务业进社区行动,积极拓展婴童看护、社区照料、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家政服务企业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2.绿色商场创建工程。以建立绿色制度、推广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绿色服务和宣传、开展绿色回收等为创建内容,开展调查摸牌、完善创建评价体系、加强教育培训辅导、规范创建审核等工作,推动全市各类商场初步达到创建要求。

  3.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程。落实禁塑限塑相关规定要求,扎实推进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鼓励大型商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并逐步向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电商、餐饮(不含餐饮打包外卖)、住宿(不含星级宾馆、酒店)、展会等重要领域拓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品。

  4.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依托《漳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0—2035)》,指导各县(区)和各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编制农贸市场网点布局和改造建设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项目,补齐民生短板。推进龙海区、长泰区开展农贸市场改造建设行动,支持农贸市场开展提升建设,推动农贸市场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漳州味”亮点的标杆性农贸市场。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委(党组)在商务发展中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以党风带政风,确保各项商务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市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广泛汇聚商务领域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任务分工,继续推行主要领导对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制度,切实推动项目的引进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第二节 政策保障

  加强商务领域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的集聚整合,系统谋划跨境电商、对外投资等政策措施。加强商务领域政策研究,以重大政策创新为引领,重点推动促进消费扩内需、商贸转型升级、贸易持续增长、开放型经济层次提升,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完善商务领域统计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健全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生活性服务行业、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加强财政资金对商务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促进消费、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商贸服务等关键领域。研究设立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按照事后奖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商业模式转型、业态壁垒突破、双向投资扩大等。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商务领域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质押贷款等贸易融资,拓宽商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县区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探索设立商贸物流产业基金,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企业债券融资等方式直接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探索适合商贸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三节 土地保障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商业发展片区、商业网点规划衔接,优先保障大型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新型商业中心的用地空间。联合开展新建商业发展空间的规划研究,加强与周边商旅文融合发展,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力度,推广在建项目实施立体开发和空间综合利用。加强对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零售市场等重要商业设施用地的支持,加快形成“批发集散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的流通体系。落实商贸物流业用地政策,将商贸物流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支持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用地,适度提高商贸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容积率。预留一定商业发展弹性用地,为新技术应用、未来业态发展提供拓展空间。

  第四节 项目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对接与落地服务,着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十四五”商务领域重大任务清单,加强项目策划、生成和滚动管理,跟踪推进商贸流通、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电子商务、口岸通关等领域重大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新特征、新内涵和新要求,根据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和特色需求,科学谋划商圈网点布局规划,引导各类市场合理布局、门类配套、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第五节 人才保障

  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为提升产业升级、促进商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强商务从业人员培训,支持商务人才资源机构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商务人才交流合作。引导本地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其趋势,调整优化商务管理、市场营销、工业创意设计等相关课程设置,鼓励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鼓励建设一批商务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基地等,培养适用人才。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商务经营管理人才。优化商务人才发展环境,促进落实市委各项人才政策。

  附件:1.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重点项目清单

  2.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工作规划清单

  附件1

  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重点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内容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期限

  一、全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1 打造高品质商圈 将龙海、长泰新城区纳入全市商业网点统筹规划,编制出台《漳州市新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0—2035)》。2.着力提升漳州古城商圈、碧湖万达商圈、印象汇沃尔玛商圈等一批重点商圈,推动龙文吾悦、龙海月港(万科)、长泰万豪天悦、漳州高新区桥南龙江岁月成为省级示范商圈。依托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打造以体育锻炼、健身休闲、街头竞技等为主题的健身主题商圈。3.推动县区商圈建设,以“一县一商圈”带动消费。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5年底

  2 建设商务特色乡镇 引导建设一批省级工贸型、农贸型和省际商务特色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商贸振兴。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5年底

  3 开展“乐购漳州”促消费活动 指导大型商超举办第二届城市商圈购物节,引导古城、万达、沃尔玛、新华都、大润发、国美等商贸企业利用线上线下开展促销活动,发动省、市重点商圈及主力店开展让利促销活动。2.组织餐饮企业开展“云餐饮”,开展无接触配送年夜饭。3.指导汽车流通协会举办汽车促销巡展,拉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消费。4.开展家电家具家装消费节。5.争取省级扩大消费激励资金开展新一轮消费券活动。发放“八闽乐购”消费券,撬动消费。6.举办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弘扬漳州闽菜文化,促进餐饮消费。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文旅局、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4 开展“点亮夜漳州”夜间经济发展专项行动 1.成立夜间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和推进机制。2.出台夜间经济奖励细则,积极指导相关商贸企业等进行申报。3. 举办夜间美食节活动,开展夜间美食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4.开展创建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市级夜间经济聚集示范街区评选活动,提升夜间消费场景。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应急局,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2021年底

  5 开展“漳州味·神州行”系列展会

  活动 1.确定并发布“漳州味·神州行”重点展会名单。2.积极发动及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项展会,搭建产销推广平台,推广漳州味产品。3.按照《“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年)》支持工业企业市场开拓、鼓励参加各类展会的鼓励措施,组织企业申报国内展会申请补助材料,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财政局、工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6 开展“漳州味”特色产品进加油站便利店行动 1.加强农产品等“漳州味”特色产品产销对接,建立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企业名录。2.举办产销对接会,为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商品进入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牵线搭桥。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7 提振汽车市场消费 指导属地和汽车流通协会开展“汽车下乡”、汽车促消费巡回展,多渠道开展各种载体的促消费活动宣传,研究制定降低汽车流通成本和提振市场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扩大汽车市场的消费。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公安局 2023年底

  8 开展农村商贸水平提升活动 1.开展农村商贸提升线上活动。2.推广新南丰、见福等品牌连锁店下沉发展到乡镇,提升农村品牌连锁化水平。3.运用好省级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第三方配送企业发展,对新建便利店和商贸配送给予资金奖补。4.发展电商村站作为农村配送点,利用邮政乡镇网点和供销网点,搭建物流体系,把大型商超优质商品推广至农村地区。5.以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抓手,向上争取省市各项奖励政策,推动农村商贸水平。6.支持“一县一品”,各县组织特色农产品节庆推广活动,例如诏安青梅节,平和蜜柚节等,推广农村地理标志产品。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供销社,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二、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9 打造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漳州跨境电商统一形象窗口,从货源、网商、政策、培训、品牌、招商等多方建立通道和模块,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全方位服务。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信息产业集团、龙文区政府 2021年底

  10 建设跨境电商线下综合园区 按照“一核两翼多园”规划, 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线下综合园区平台。重点建设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园区,以“一核多园”带动发展,健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成集跨境电商政务、商务办公、企业孵化、展示交易、电商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园区。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龙文区政府、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信息产业集团 2023年底

  11 培育推广跨境电商自主品牌 发挥东山水产、龙文钟表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作用,引导龙头企业或行业商协会建设垂直类外贸跨境电商平台,形成跨境电商营销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漳州产全球销”的互联网品牌形象。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3年底

  12 建设漳州市(龙文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 推动龙文区建设“漳州市(龙文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探索“蓄水式”“定制式”、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培育孵化模式,培育一批高层次电商及新媒体人才。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人社局,龙文区商务局、龙文区人社局 2023年底

  三、深化对外贸易优进优出

  13 培育外贸国际知名品牌 五年间培育外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15个以上。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 2025年底

  14 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五年间培育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4个以上。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 2025年底

  15 培育外贸新业态 发展市场采购新业态,五年间推动出口15亿元以上。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 2025年底

  四、提升双向投资质量效益

  16 强化产业链招商 聚焦食品加工、石化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建材家居、冶金新材料、建筑业、文旅康养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千亿产业集群。五年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0亿元人民币;累计招引内外资制造业项目1000个、重大产业项目200个以上。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 2025年底

  17 推动对外投资 推动农业、食品加工等产业对外投资,力争五年间新签约对外投资项目5个以上,计划对外投资额3.9亿美元。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 2025年底

  五、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18 提升重点开发区

  建设能级 推动古雷开发区升级为国家开发区。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古雷开发区 2022年底

  19 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政策 在全市重点开发区率先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相关通关便利化政策,率先实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落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及项目等要素资源集聚。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开发区管委会 2025年底

  20 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推动开发区加快低效闲置土地处置,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腾笼换鸟”。 市自然资源局 市自然资源局、各重点开发区管委会 2025年底

  六、推动双向开放合作

  21 建设东山港对台客货运直航港口 加快推进东山港对台客货运直航港口建设,争取开通东山至金门、澎湖、高雄直航航线,扩大两岸水产品、农产品、海运快件从漳州中转开放度。 东山县政府 市委台港澳办,市商务局、漳州海事局、漳州边检站、东山县政府、东山海关、福建港口集团 2022年底

  22 建设中国(福建·漳州)—菲律宾“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加强与菲律宾合作,在吕宋岛设立产业园区,设置活畜暂养隔离区、饲料加工厂、水果水产进口集散区、轻工业生产基地等,打造中国企业赴菲律宾投资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在漳州泛东山湾片区(延伸至招银港区)对应设立东山水果、水产、肉类加工产业园区;招银港水产品、水果和禽肉加工产业园区、冷链物流园区;诏安活牛深加工产业园区和常山中菲产业深度对接园区等四大园区,建设中菲(福建·漳州)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打造中国与菲律宾乃至东盟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的示范园区。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税务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政府,古雷开发区、常山开发区、漳州开发区管委会,漳州海关、东山海关、古雷海关、信息产业集团 2025年底

  七、营造一流商务营商环境

  23 推进口岸扩大开放 推进后石港区隆教作业区lng、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和将军澳作业区扩大开放。指导后石港区3#泊位完善口岸查验监管设施,做好省级验收的申报准备工作。推进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2#、5#、6#泊位临时开放的申报工作。推进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口岸市级验收工作。 市商务局

  (口岸办) 市商务局(口岸办)、龙海区、东山县政府,漳州开发区、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海关、古雷海关、东山海关、漳州边检站、漳州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协调中心 2025年底

  24 推动口岸提效降费 会同各通关便利化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行“互联网 海关”“两步申报 提前申报”“先放后检”等重点改革项目,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通关便利化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整合流程、减少业务环节,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口岸收费,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市商务局(口岸办) 市商务局(口岸办)、漳州海关、古雷海关、东山海关、漳州边检站、漳州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协调中心,市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税务局、发改委(物价)、市场监管局 2025年底

  25 培育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通过培训会、落实奖励等形式,让外贸龙头企业进一步了解取得海关aeo企业认证的好处。力争到2025年,全市海关aeo认证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漳州海关、古雷海关、东山海关 2025年底

  八、强化商务服务民生能力

  26 加强家政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 1.指导家政服务业企业和员工录入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2.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合同、服务内容和收费等,提升诚信水平建设。3.推进落实注册登记制,推广家政持证上门服务,逐步建立全市家政服务信息追溯数据库。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人社局 2025年底

  27 开展家政服务业进社区行动 1.引导家政企业做好上岗家政人员岗前培训和培训提升活动,指导家政服务业进入社区开展相关活动。2.支持家政服务员健康上门服务,指导家政企业加强家政服务员健康管理。3.支持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支持依托政府投资建设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家政服务网点,支持社区家政服务业服务税费减免。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发改委(物价)、卫健委、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28 开展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百店拓展”行动 支持新南丰、大世界、见福和美宜佳等品牌连锁便利店优化布局,鼓励“一店多能”,打造15分钟便利消费圈,对纳入限上统计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每个新建门店给予财政奖补。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财政局、

  统计局 2021年底

  29 优化农贸市场服务功能 继续推进新城区(含龙海、长泰)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打造一批具有“漳州味”亮点的标杆性农贸市场。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农贸市场的投资、改造建设,彰显便民惠民利民。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商务主管部门,市属国企 2023年底

  30 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1.支持营业场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门店、百货、超市等创建“绿色商场”,支持“绿色商场”申报和争取省级奖补。2.倡导绿色消费和合理使用资源,督促落实商贸企业、商贸场所塑料污染治理任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带、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等,积极推广可降解的应用替代品。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底

  附件2

  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工作规划清单

  1.漳州市“十四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

  2.漳州市“十四五”推进“一县一商圈”高质量发展规划

  3.漳州市“十四五”商贸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规划

  4.漳州市“十四五”跨境电商发展规划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17日印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9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