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京津冀文化协作交流

  积极推动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加强跨区域文化合作,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积极参与京津冀文化产业群发展、长城沿线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开展京津冀基层文化服务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好区域文化联盟作用。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联合开展长城、明清皇家建筑等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联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和非遗品牌,加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

  (三)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加快《蓟州区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强全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对标京沪,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增加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场馆面积,采取新建、改扩建、一馆多区、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区级和街镇级群众文化服务阵地面积。推动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达标建设,完善乡镇街区图书馆分馆建设,完善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镇村延伸,实现各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好天津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综合平台,推进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鼓励错时、延时开放服务。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加大镇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提升乡镇街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机制。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文化迎春、艺术为民”等活动。在全区创新开展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电影下乡和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活动,开展非遗项目进农村、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扶志与扶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辅导培训力度,培养选拔一批扎根农村的创作、表演、管理等方面的领军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引导各类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我展现、自我服务。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多渠道展示推广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

  4.实施精品创作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依托蓟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深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天津评剧院三团的优势,创作推出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经典剧目。

  5.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由政府办、政府管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供给、服务和管理;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ppp模式,促进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励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提高管理、运行和服务效率。

  (四)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1.构建和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从全区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大局出发,重点扶持文化科技、文化服务、文化贸易等产业,鼓励扶持新兴文化业态,构建特色显著、体系联通、相互支撑、基础性强、带动作用好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改造提升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业态,推进动漫产业提质升级。结合蓟州区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工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业要素、文化要素、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实现区域支撑、政策扶持、人力资源的区域集中,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集聚区、功能区、产业园和产业基地,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移动音乐、网络视频、微电影等数字音视频业态发展,加大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力度。

  2.完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做实大盘山文化旅游区,盘活现有资产,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入驻吸引力;推进春山里国际生态教育生活示范区、春光童话生态动物园、澳悦冰雪等重点文化项目、优质文化企业向文化园区集聚,加强京津冀文化企业交流合作,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机遇,做好重点文化产业承接工作,吸引优秀文化企业入驻,充实大盘山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利用闲置载体,实施创客行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支持文化众创空间发展,孵化文化新业态,弥补文化创新短板。积极鼓励戏曲、曲艺等小剧场形式的文化活动,重点景区、特色文化旅游村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打造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扶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井峪村、天津市历史文化名村果香峪村、中营村发展文化产业。

  3.扩大和引导文旅消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