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扩大文化消费的有效制度,尊重群众消费选择权,加强需求侧管理。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数字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培育消费增长点,力争成功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加快推出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入推进渔阳古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加快高端业态引入,提升街区整体环境并向南向北向西延伸,形成城市休闲会客厅;加快城市旅游发展步伐,把城区作为景区来经营,盘活渔阳古街、金街、州河湾广场等休闲街区,打造万达商业金街“印象蓟州主题街区”,力争将渔阳古街和万达商业金街打造成为国家或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并结合5g场景的应用,打造文旅休闲消费数字街区。开发蓟州评剧、北少林武术、皮影等非遗文化消费产品,融入旅游产品体系;成立蓟州文创产业联盟,引进品牌公司,打造独乐数字视觉嘉年华项目;加快推进旅游集团和各景区文创产品研发,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市场认可度高的文创产品,形成“蓟州礼物”独特品牌。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开办“电影夜市”,丰富市民群众夜生活;鼓励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延长营业时间,举办灯光秀等各类夜游活动;各景区开发夜市、露营、观星等产品,填补“夜”游的空白。鼓励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

  (五)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1.提升传统旅游

  优化升级盘山实景演出。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黄崖关长城5a景区创建,提升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改造黄崖关长城博物馆。推进梨木台景区森林康养旅游业态落地,规划打造“塞外田园”小区。建设车神架景区轩辕索道,打造乡创集市、峡谷漂流项目。推进蓟洲国际景区雪山研学旅游中心项目,打造康养度假中心。完善九山顶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奇石神木展馆,增加高空自行车、高空滑索、玻璃水滑、红色教育拓展基地等游乐项目。完成吉姆冒险世界夜景灯光工程,打造旅游运动休闲乐园。

  2.着力丰富旅游产品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打造冰雪研学产品,全力推出“冰雪 民俗”、“冰雪 民宿”、“冰雪 温泉”冬季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盘山、玉龙、蓟洲国际3家滑雪场基础设施,推出冰雪健身主题活动。举办伊甸园、盘山、长城、车神架景区系列冰雪嘉年华活动,鼓励杨津庄镇、下窝头镇等平原地区,利用万亩荷塘和稻田等水域开发冰上游乐项目,丰富冰雪旅游产品。推出渔阳古街民俗观光游线路,西井峪、小穿芳峪等民宿乡村过大年线路,圣光万豪酒店温泉度假游线路,亿豪山水郡酒店休闲线路,确保冬季旅游淡季不淡。推进低空旅游、康养旅游、节事旅游、户外运动等新业态建设,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渔阳酒业工业示范点,打造酒店主题度假产品,发展地质游研学产品。

  3.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盘山革命烈士陵园游客中心、停车场、导览等旅游配套设施,定期开展红色旅游系列活动与讲座,与周边中小学合作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叫响红色经典景区品牌。加快完善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下营镇爨岭庙烈士陵园、梨木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各庄乡丈烟台村包森主题纪念等红色景点知名度,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建立下营镇、穿芳峪镇乡村振兴研习所,把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生态蓟州•田园如诗”精品线路做大做强。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力作,讲好蓟州红色旅游故事。

  4.积极发展智慧旅游

  升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运营监测平台。在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旅游商品和优质农产品的网上旗舰店,打造“一码通游蓟州”文化旅游消费服务平台。健全旅游公共产品和设施、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公共信息网络查询服务;建设智慧厕所;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5.强化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优化乡村旅游布局,缓解乡村旅游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支持杨津庄镇积极培育市级特色牡丹小镇,鼓励南部平原乡镇濒临水系,平原农业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尝试开展休闲农场、市民农园、生态农园、教育农园、文化创意农园等新型乡村文化旅游,探索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的可能性。继续推动农家院提升改造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民宿产业发展进程。积极推动下营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建设,壮大乡村旅游整体实力和市场整体影响力。推进大平安、东果园、英歌寨等康养旅游村建设,配套适合老年人宜居宜养的服务设施。大力引进社会民营资本和专业团队,打造市民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实现“旅游 农业”品牌化运营管理。

  (六)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1.加强培育各类市场主体

  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引导,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全区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产业化,加快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实现股权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金融服务联动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加强文化和旅游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建设,鼓励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制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和旅游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强国有文化和旅游资产监管,推进区属国有文化和旅游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国有文化资本监管效能。推动区属文化和旅游企业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构建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区属国有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效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