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重点业务支撑和公共服务保障,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加大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培养的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专业精神,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水务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二、提升建设管理能力,保障水务市场秩序

  提高水务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水务工程建设的监督与指导,对各类工程市场主体和建设行为进行全面督导与检查,实现对工程建设检查全覆盖;加大对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标准宣贯、技术培训、业务讲授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完善水务建设市场信用管理。细化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计分标准,加大信用处理和信用结果应用力度,实现对水务建设市场各类主体的动态化、精准化、科学化监管。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整合水务执法力量,构建综合执法运行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推进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水行政执法培训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监管各项水事活动,查处各类违法水事案件,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进一步完善水务执法协调机制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健全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执法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水务改革发展

  加强水务科技创新。发挥人才和科技聚集优势,针对水务改革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公司,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水务建设管理领域的转化应用,提升水务科技水平。

  开展水务大脑建设。建成完善的水务信息化构架,基本建立满足多方场景需求的高效协同应用体系,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行政管理为核心完成业务系统整体提升,实现智慧水务共建、共用、共享、共管。以水旱灾害防御场景为主体,形成多级互动管理体系;以水资源的社会水循环的“取供用排”四个环节场景为主体,形成水资源管理的核心能力;以污染溯源场景为主体,形成对海淀北部地区、重点区域的污水厂网监管溯源能力;以水利工程的建设监管场景为主体,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全过程、智慧化监管;以水行政的审批、执法管理场景为主体,实现水政执法的智慧事件管理、公共服务内容。实现管理方式由无序化向顶端统筹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由单点管理向区域协同转变、由被动扑火式向主动预防式转变,提升整体水旱灾害防治能力、水资源节约水平、现有水生态环境工程运维保障效能,促进工程建设有序实施,进一步强化对城市大脑建设的支撑。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规划协调性

  本规划与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见海政发〔2021〕8号)、《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见京政发〔2015〕66号)、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6〕7号)、《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5〕8号)、《关于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的通知》(京政发〔2019〕19号)、《北京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见京环发〔2006〕195号)、《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见京政办发〔2021〕6号)、《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见京水务资〔2019〕40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49号)、《北京市海淀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见海政发〔2021〕5号)、《海淀区“水清岸绿”行动计划(2020—2025年)》(见海政办发〔2020〕13号)、《海淀区再生水专项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见海政办发〔2020〕8号)中关于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内容的相关要求协调一致。

  本规划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安排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雨水调蓄区建设、河道补水及循环工程、污水治理、供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水务大脑建设、积水内涝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9类。规划理念、治水思路先进,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了现有水务基础设施,对环境破坏的影响较小。本规划实施后,全区水资源保护能力全面提升,供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节水水平进一步提高,供排水等水务设施布局更完备,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水务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向水务发展新方向不断迈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主要环境效益

  “十三五”期间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力改善。为巩固地表水环境质量治理效果,促进河湖面貌和滨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营造安全、优美、便民的亲水空间,激活河湖生态修复活力需求迫切。

  本规划安排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雨水调蓄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78%,河湖调蓄容积达到550万立方米,滨水步道长度增加至312公里。

  本规划安排河道补水及循环工程,加强河湖生态修复,水网建成率达到100%,水域空间面积达到1200公顷。

  本规划安排污水治理类项目,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施后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9.7%、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1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