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4月1日在东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毛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区十一届政府工作回顾和2021年主要工作
区十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东区经受大考验、推动大转型、蓄势大赶超的五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经济社会运行稳中有进、稳健提质,较好地完成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40.81亿元,年均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提升至5.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0.2:62.2:37.6优化为0.5:55.4:44.1。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36个,总投资2390亿元,银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实现大江截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荣获“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四川省服务业强县”等多项殊荣。
五年来,我们厚植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工业经济量质双增。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超过4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攀宝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驰辉钛锆、航钛铸锭等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投产;绿色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工业质量向中高端稳步迈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格为省级园区,并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入选首批四川省“5 1”重点特色园区【1】和四川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及省级验收。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商贸业单位达266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汇聚各类品牌近3000个、首店名品155个,万达广场、万象城等新型商业综合体迅速形成新地标。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733家、交易额突破21亿元。密地现代物流园、坤牛智慧物流生态园等持续壮大,物流市场主体达318家。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基本成型,“4 6”现代服务业体系【2】加快成势,获评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
乡村迈向全面振兴。弄弄沟牛油果基地等特色农业态势良好,星空露营地等农旅融合项目展现更多近郊优势。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园、合作社13家,培育龙头企业12家,农业总产值增长72.7%。完成厕所改造892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行政村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均超过90%,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个村荣膺“全国文明村”称号。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引擎注入新动力。
重点改革力度空前。142个专项改革方案有效实施,九大领域重点改革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42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两项改革”【3】激发更多基层治理活力。1516项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全网通办,“马上办”事项达57%、“一次办”事项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达3.5万户。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61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新增创新孵化载体1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r&d【4】投入强度达到2.2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累计14.62亿元,单项排名全省第一;拥有各类各级科研平台41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是全省平均数的9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指标全部达标。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跻身国家级众创空间。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国省战略。与北京西城区、苏州吴江区和成都市锦江区等先进城市县(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缔结友好县(区)。成功举办中国攀枝花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cbba全国健身锦标赛等多项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围绕自身产业禀赋,实施重点产业招商攻坚行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0.98亿元,居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炳三区、炳四区迅速发展,城区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微型公园、广场20余个,5g基站697个;“三供一业”分离移交【5】改造全面完成。顺利打通交通拥堵“三把锁”【6】,主动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国调队路口、龙珠路口、原市公安局和图书馆路口三个交通堵点,“环射衔接”的主城区路网逐渐形成;新建污水管网227公里,高梁坪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建成高品质小区2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万余户、老旧小区改造60个。新增社区便民服务体89个,“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丰富多彩。有效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率达100%,建成区35%以上生活垃圾实现回收利用。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城市秩序更加优良,市容市貌更加整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切实做好两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关闭“散乱污”企业130余家。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2.5%,地表水纳入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辖区土壤污染风险总体可控,“三大”保卫战【7】连战连捷。河长制、林长制有力有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推进有序,生态优势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