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铜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承接铜产业转移示范区[3],出台《下陆区关于支持铜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若干鼓励措施(试行)》,依托华中铜业等龙头企业支持铜产业集聚发展,已注册落地淮源电池材料、伟凯电子、益邦电子3家企业,实现铜产业链极耳材料项目零的突破。全年新投产工业企业达17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其中铜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支柱产业产值占据85%以上。新兴产业培优育强。积极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4],成功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坚持主抓工业,主导产业加速集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智能家居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投资50亿元的欧派、敏华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创建智能家居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牧野机床首台新一代紧凑型立式加工中心成功下线,冠捷显示、华彩光电实现产能翻番。滚动实施技改项目60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9%;整理开发工业用地2.55平方公里,“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获得市政府点赞。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各7家,建成绿乐莲藕深加工省级基地,蔡甸区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全市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日调度、周通报、月排名、季考评、定期观摩和实地督导核查制度,开展“三个一批”活动4期,新增项目163个。纳米材料产业园、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投资40亿元的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成功签约,投资17亿元的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综合利用、投资25亿元的恒通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投资20亿元的低碳短流程新能源汽车及船舶用高纯锌、投资32亿元的万洋锌基材料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10亿元的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投资50亿元的人民数据济源数据中心、投资18亿元的国家煤炭...
我们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狠抓“三个一批”,以项目建设新突破推动经济快发展。项目建设全面提速,6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9.8亿元,占投资计划的220%。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43个,其中“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100%、“开工一批”项目全部开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部达效。招商引资全面提效,全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259.2亿元,平煤神马尼龙新材料产业园二期、今麦郎未来面、千味央厨预制菜、零反式脂肪酸玉米油研发生产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发展全面提档,开发...
1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4.3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80.8%;70个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占计划投资的199.8%;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91个,总投资662.02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达效率均达100%。新增专项债项目15个12.3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7个2.39亿元,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9个6.08亿元。消费市场回暖升温。发放电子消费券3期200万元,带动消费23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打造特色美食街区5条。培育本土知名电商品牌4个,电商企...
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项目攻坚行动,1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25%,11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56%,投资完成率领跑全市,在重点项目月度考评中,我县5次位居全市第一,2次大会典型发言;3次“三个一批”活动综合考核中,均位居全市前三。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全年报批土地2430亩、获批1130亩,规模均居全市第一;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3.3亿元,审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5亿元,新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8亿元,融资规模创近年新高。...
着力扬农业优势、补工业短板、促服务业升级,推动经济总量扩增、三产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19.75万亩,粮食总产达113.9万吨,实现“十九连丰”;生猪存出栏364万头,位居全省第1位;肉牛、奶牛分别存栏4万头、1.2万头,入选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个;万锂新能源、中原光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达产,“四大产业集群”蔚然成势。第三产业增长4.8%,位居全市第1位;滚动投放电子消费券600万元,拉动消费5071.6万元;电商交易额达66亿元,增长6.2%。...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永盛皮革二期、迎鑫防水等项目建成投产,泰普森户外产业园、永强户外产业园西区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3%、8.1%。扎实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完成重点技术改造项目9个,新增“上云”企业200家。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9.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2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七年稳定在17.5亿斤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1407.8亿元,完成投资116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26.9%,在全市两次项目观摩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40个,完成投资296.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73.8%,综合评价位居全市第一名。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285.7亿元,引进投资5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绿色低碳循环等一批优质项目,招商引资综合积分位居全市第一位,在全市作了典型发...
滚动推进47个“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居全市前列。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瑞赛差异化面料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福织造、大连红热超低氮锅炉燃烧器等项目投产达效。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3.2亿元,居全市第2位。9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0.5亿元,实际完成107.95亿元;25个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1.3亿元,实际完成169.2亿元。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兰太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2大类332个。128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产业研究院2家,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车间)4家,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3家,凯旺电子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河南省“瞪羚”企业称号。四家企业列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金丝猴食品、晶鑫科技上市进程有序推进。...
签约亿元以上项 目 46 个,总投资 383.8 亿元。其中,“五职”领导新招引项目 13 个,总投资 118.9 亿元,全部开工建设,超额完成 “2 个 5”“3 个 3”目标任务。争取专项债券资金 18.9 亿元,全市第二;争取 国补省补资金 17.1 亿元,报批建设用地 1376 亩,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 66 个,总投资 488.2 亿元,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均为 100%。实施重点项目 76 个, 总投资 461.2 亿元, 已完成投资 225 亿元, 占年度计划...
坚持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招商引资,先后赴广州、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8次,新签约项目27个,合同总投资236.9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围绕建设“中原菜都”,实施蔬菜产业提质项目15个,新增设施蔬菜面积8000亩。投入资金7660万元,实施西南灌区、蔬菜园区水系治理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完善路、桥、井、渠、电等设施;扎实推进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试点县、省级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项目建设,建成冷藏库2万立方米,新增粪肥施用面积10万亩,蔬菜产业的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蔬菜园区的承载...
强力实施稳经济攻坚行动,22 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56. 16 亿 元,超序时进度 37 个百分点。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 17 个, 年计划投资 48.7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95 .48 亿元,超序时进度 96 个百分点。 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 出台招商激励办法,成立 3 个招商分局,分赴大湾区、长三角开展 驻地招商, 四个班子带队外出招商 35 批次,邀商220 人次,对接 洽谈项目49 个,成功签约35 个,意向总投资 322 亿元。...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完成技术改造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41家,推动颐和、天创等28家企业上云,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刚性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盘活闲置厂房10.5万平方米,解决实际问题293个,帮助送工9300余人,为企业融资16.64亿元,办理减免退缓税4.46亿元,全县市场主体达4.5万户。全域旅游加速推进,濮公山自然博物馆建成投用,荣获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大赛银奖,龙湖公园获评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淮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旅游度假...
坚持工业强城,聚焦“1 1”主导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县开发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47家,其中规上企业157家,创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唯一。荣获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7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纺织服装企业达到212家,投产喷水织机6.15万台(套),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加快食品产业发展,培育规上企业22家,年产能达到40万吨。五谷春酒业销售收入7.33亿元,完成税收9162万元,同比增长26%。加速船舶制造产业提升,总投资1...
全年累计招引项目159个,落地资金117.5亿元,利用外资完成市定任务的418%、位居全市第一。签约主导产业项目59个、总投资150亿元,新增“四上”企业89家,在库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晨怡、万利等13个纺织专业园区建成投产,织机数量超3万台,产值突破200亿元,被中纺联授予“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中工电子、昱丰电子、航晨二期等项目顺利建成,德马帝森电梯投产运营,光大环保、万里资源等循环经济态势良好。茅台有机小麦基地达20万亩,再生稻向20万亩新目标推广,国省级龙头企业达28家,新增“两品一标”产品...
大手笔抓实项目谋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个、债券项目19个,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设备购置与更新贴息贷款项目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8个、中长期贷款项目84个。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8个省重点项目、66个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个“三个一批”项目均如期转化,投资完成率居全市前列。城市更新、产业提质、乡村振兴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方位强化项目保障。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开展16次“银企对接”,达成17.2亿元贷款协议。...
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长园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羚锐信息化数据中台及中药外用制剂智能车间建成投用,羚锐凝胶贴膏、炜盛智能传感器等项目投产达效,羚锐制药纳税4.2亿元,同比增长13%,获得国省科技荣誉6个。编制一期12平方公里飞地规划,有序融入豫东南高新区。项目高速推进。建立“1 5 n”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开展“虎年加油干、献礼党的二十大”项目竞赛活动,向上争取建设性资金21.52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22.78亿元,超额完成市“军令旗”任务。招商高效落地。出台支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28...
围绕“1 1”产业定位延链补链,平煤神马年产12亿克拉人造金刚石项目投产达效、80万克拉培育钻石项目开工建设,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纳入省级示范项目,长沙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建设,天瑞绿色建材产业园骨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双创”载体8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2家。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创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第十一届河南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成功创建省级县域商...
传统产业再赋新能。深入实施“四化”改造,同合车轮、二纺机、信电电器申报市级以上项目11个,华新水泥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涉茶产业再攀高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开工建设,新发展油茶2500亩,改培低效油茶3000亩,新增茶园绿色防控面积2000亩,“山水浉河、云赏毛尖”茶叶溯源体系启动建设,茶叶总产量5.2万吨...
下大气力保市场主体。全面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帮助企业融资51.61亿元,办理中小微企业留抵退税3.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50家,总数达到71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0家。坚定不移实施投资撬动。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70个,完成投资296.5亿元;“三个一批”开工项目48个,投产项目59个。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个,总投资666.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0.36亿元。真金白银刺激消费。全年投放消费券2550万元、拉动消费3亿元,商超、家电、餐饮、汽车等行业在疫情...
认真落实“五系一本一整治”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航天锂电、轴都、印染3个千亿级产业园,重点培育以轻跑系、飞江系、桂柳系、军工系、纺织系为代表的五大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淮海精诚为代表的夏邑本土企业,盘活整治丰华纺织等6家低效用地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知名品牌示范产业集聚区。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培育后备入库企业116家;新入“四上”企业及5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26家,全市第一。...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累计建成98万亩,粮食总产突破100万吨,实现“十九连丰”。“柘城辣椒”连续四年荣登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获批筹建柘城辣椒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河南省辣椒产业发展强县。建成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项目,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务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突出地方”培育单位。连续5年获评“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县肉牛存栏8万头,被评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一产增加值62.8亿元,增长5.1%;二产增加值97.8亿元,增长10.3%;三产增加值100.2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4.1:37.5:38.4。农业发展加速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芦笋、辣椒、果蔬种植面积分别达3万亩、8万亩、26万亩,“南笋北椒中果蔬”产业布局愈发明晰。畜牧业总产值达27.1亿元,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发展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20个,农民合作社1800余家。工业发展集群成势。“四梁八柱”[3]产业培育迈出坚实步伐,全县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