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7日在新郑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郑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宏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难忘。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出预期的叠加风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全面开展“三标”活动,事不畏难、行不避险,尽最大努力化解风险、解决矛盾、应对挑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19.8亿元,增长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96亿元,税收34.1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县(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2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079元和28518元,增长2.9%、6.1%。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升至第37位、27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一年来,我们聚焦转型提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稳步转型。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2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165家、郑州科技型企业41家。实施“三大改造”项目81个,创成省级智能车间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企业1家。工业投资增长41.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44%,占工业投资的34.9%。建设以制造业为主的小微企业园6个,集聚入园企业534家。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6%、16.8%。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推出8条精品旅游线路,创成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1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90.6亿元、666.2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县(市)首位。现代农业基础更牢。粮食总产达23.3万吨,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民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3家,观音寺镇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一年来,我们强化互促共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乡功能日益完善。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建设用地21.6平方公里;3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新建改造鼎坛南路等城乡道路20条,打通子产路、郑韩路东延、嫘祖路3条断头路,建设过街天桥2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437个,整治窨井盖8640座,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快速推进,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4公里、燃气管网53公里,建成投运6项电网工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60%。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改造3个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部,为5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新建安置房93万平方米,网签安置房195.3万平方米,1.4万名群众入住新居。建成中华路公园等公园游园11个,完成郑新路等5条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新增城市绿地49.8万平方米,创成郑州市级园林单位(小区)8个。深入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创建“美丽庭院”4363户,138个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裴李岗、泰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加紧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100%。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成立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成13大类可推广应用场景。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严格落实“路长制”“街长制”,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垃圾清运率、无害化焚烧处理率均达100%,创成国家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5个,荣获2022年度郑州市环卫优胜杯。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快速集聚。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建设,新签约人工心脏医研中心等高质量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347.4亿元;雪麦龙食品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宅乐送等33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四上”企业155家,市场主体总量达13万家、居全省县(市)首位。新增技能人才6.9万人、高技能人才3.4万人,引进硕博士877名。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创郑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4.6亿元、增长45.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覆盖率75%,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84%,全省唯一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新增注册商标3402件、发明专利314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204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马上办”事项1389项,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实现乡镇和社区全覆盖,“不见面开标 ai智慧辅助评标”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客观指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县(市)首位,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县(市)。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在全省县(市)率先出台稳经济助企纾困30条硬举措,减免缓各项税费15亿元,为市场主体提供贷款近60亿元。落实“双线嵌合”机制,纳入“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250家,实现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改革成效显著。创新开展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新潢合作”成为国内全流程、全环节跨行政区域异地交易首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经验荣登省委改革办典型案例红榜并全省推广。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整合面积30.25平方公里,“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规划确定初步方案。粮食储备管理运营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农村宅基地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5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