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濮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良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楼阳生书记莅濮调研指示精神,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时刻牢记市人大常委会的深切厚望、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殷切期望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履职尽责、实干笃行,创新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在顶压前行、克难奋进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现代化濮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50.6亿元,同比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6亿元,增长1.6%;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79.8亿元,创历史新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62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7.9亿元,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7.5%、居全省第1位。这些成绩是在曲折发展、艰难前行中实现的,极其难得、殊为不易。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实现“三连优”。“五措并举”破解长期遗留民生难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制造业倍增行动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一)倍增行动聚势开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扣“在2022年基础上,2年内制造业招商到位资金实现倍增、3年内制造业投资和产能实现倍增、4年内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的预期目标,切实加快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步伐。项目建设加速提质。扎实开展“拼项目、促投资”攻坚行动,33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7.7亿元,16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875.7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东华工程可降解终端制品产业园等4个5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实施,远景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盛源能源顺酐等141个项目竣工投产。前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全省第1位,具体做法在全省推广。产业转型蹄疾步稳。突出数智赋能,实施“三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迈进,建成92个“三化改造”项目,新增8家绿色工厂、5家智能工厂(车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2.9个、6.1个百分点。全市8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742家,占比达91.3%。新增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丰利石化入围全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惠成电子等21家企业入选中国石化企业500强,海林特种车填补全省移动压力罐车行业空白,德力西成功创建零碳工厂、实现全省零突破,盛久糖醇木糖产能达4万吨、建成全球最大的木糖生产基地,龙都天仁丙交酯聚乳酸合成技术中试成功,浩森建成全球首套生物基法戊二醇项目,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沃森建成全国最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基地。国内最大质子膜制氢装置满产达效,全省首座综合加能站建成,全市首条氢能公交线路开通。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评2023年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科技创新赋能成势。全市各界高度关注的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历经数月论证后成功获批,成为全市第一家省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仓颉、中原2家市实验室加快建设,濮阳智慧岛入选省首批标准化智慧岛。与清华大学、大连化物所等高能级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新增165项发明专利,实现14项关键技术突破;5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4项,撬动企业研发投入4亿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省级“瞪羚”企业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79.4%。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加快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社会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收集问题化解率98.7%。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9.4%,承诺时限压缩比达91.9%。“承诺 监管”闭环管理模式荣获2023年度全国优秀信用承诺案例。市城区新建商品房全部实现“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云网签”秒办秒结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推广。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75项改革举措全省创新、全国领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1%,居全省第5位,域外银行在濮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开放招商精准有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1个,其中制造业项目亿元以上307个、50亿元以上2个、100亿元以上2个。省级以上出口基地达到7个,居全省前列。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79亿元,增长41.2%,居全省前列。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每日经停濮阳东站车次达60列,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等20多个城市,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濮阳真正融入全国高铁网。s304濮阳黄河大桥顺利完工,阳新高速黄河特大桥竣工通车,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进一步蓄积。
(三)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城市品质明显提升。9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被评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优秀市。房屋征收安置整改进度居全省第1位。中原路市政化改造、昆吾路南延立交工程和9条下穿济郑高铁道路全部完工,10个路口微改造项目全部完成,10个口袋公园全部建成开放。主城区雨污水管道清淤187公里、混错接改造280处,应对台风“杜苏芮”和多轮强降雨,实现“三无”目标,成功创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全面提升。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县域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各开发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60%以上,县域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9.9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7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以全省第13位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第9位的粮食产量。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26家、其中国家级3家,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61.6亿元。“土地驿站”“四种金融帮扶机制”先进做法在全省推广。98个重大水利项目完成投资81.6亿元,河长制“四水同治”工作连续4年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全省后评估考核中,获得“好”最高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