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县域经济持续保持领先优势,高质量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现代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基本建成,共建共治共享县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年均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亿元,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拉高标杆、放大格局,加快实现县域综合实力大跨越。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和温州枢纽城市建设战略布局,积极承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功能,全力推动城市大开发、基础设施大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和人口承载力,努力打造成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浙南闽北重要对外开放平台和温州南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制造强市,推动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温州南部副中心的强劲增长极。到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500亿元、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0%和30%,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4万家,规上企业、超亿元企业、超10亿元企业、超50亿元企业总数分别达到800家、100家、10家、3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全面提升改革影响力。坚持无改革、不龙港,锚定“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目标,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让改革在龙港大地方兴未艾、蔚然成风。坚持“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导向,以“四小四大”为检验标准,在新型城镇化、数字化、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重点改革领域上先行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龙港辨识度的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改革成果,全力打响龙港改革品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港经验。

  (二)推进高水平创新,全面重塑产业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科技企业“雁阵”梯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企业1000家。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健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协同”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以上。聚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成省级高新区,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开放共享,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引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平台支撑力。到2026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研发中心15家、市级研发中心120家。加快引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万龙归港”五年行动、“龙城鲲鹏”计划,打造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流动和评价机制,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创新港,完善“揭榜挂帅”引才机制,全面加强人才引、留、育、用,力争新增省“鲲鹏计划”人选2人、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人才计划人选10人、高层次人才100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5个。

  (三)打造高能级城市,全面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以超前思维、战略眼光抓好城市规划建设,让龙港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璀璨夺目。构筑“拥江面海”城市格局。大力实施拥江面海发展战略,主动变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加快打造“一轴一带一新城”城市空间新格局,引领资源重组、空间重构、品质重塑,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在规划上精益求精,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更加重视城市美学,更加突出大气开放,更加彰显水乡韵味,勾勒出最美天际线、海际线、水际线。在设计上精细打磨,强化规划建设例会机制,坚持“凡项目必审查、凡设计必上会”,引进世界一流和国内顶尖规划团队参与城建项目设计,努力提高项目品质,打造更多传世精品。打开“区域一体”城市空间。着眼“贯通鳌江、连接平苍、融入温福”,完善跨江通道系统,拓展连接南部重要集镇对外交通,全面贯通芦浦互通、龙港西互通等对外交通节点,建成228国道(龙港段)、218省道(龙港段)、龙港大道西延线及100公里以上“四好农村路”,加快舥艚港建设,打造温州南部枢纽港,全力争取温福高铁在龙港设站。着眼“决战新城、提升老城、统筹城乡”,加快新老城有序衔接、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提速新城开发,连片推进老城有机更新,推动城乡公共配套设施同规同网、高标建设,全域提升城乡风貌和功能品质。着眼“集聚商贸、提升业态、扩容消费”,大力发展“月光经济”“首店首发经济”,打造世纪大道商业走廊、滨海都市风情带、财富智慧商圈、礼品城游购商圈等商业经济带,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全域精美”城市环境。加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力争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践行“双碳”战略,科学抓好能耗“双控”,用好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深化各领域节能降碳。推进滨海水城建设,全域创成“污水零直排区”,投入100亿元打造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完成百河综合治理,建成防洪、景观、生态、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七位一体”的环状亲水廊道,加快形成滨海沿江安全线、风景线和幸福线。实施城市绿道工程,推进滨江亲海、都市滨水、自然生态、水乡田园“四大绿道”建设,贯通城市绿道200公里。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实施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投用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创成“无废城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