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临沂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临沂市代市长张宝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市政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围绕“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定位,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定实施“八大战略”,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强势开局,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00亿元、增长4%左右,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2亿元、同口径增长9.6%,税收占比78.7%、连续5年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9736亿元、9014亿元,列全省第五、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动态清零阶段,坚决贯彻党中央防疫总策略、总方针,完善市县一体指挥体系,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保通保畅,支援兄弟城市,有效防范疫情传播,最大程度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认真落实“二十条”“新十条”,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医疗救治水平,突出抓好农村防控,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落实干部包保责任,确保了平稳有序转段渡峰。
——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和省四批清单,出台工业融资服务17条、多投快投投准15条、保物流发展金融5条等措施,累计减免缓退市场主体税费294亿元。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十快十慢”评价等机制,钢投特钢、太钢鑫海等项目投产,冶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5450亿元,增长9.5%。出台“1 n”人才新政,设立“人才飞地”10处,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沂蒙山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实验室,全社会研发投入112.8亿元。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6个,金正大获批“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临沂职业学院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罗欣药业研发的全省首个国家1类新药上市,鲁南制药摘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天元集团实现鲁班奖14年连创。树牢“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引资项目见”理念,格力智造、沂兴新材料、甘李药业、万华禾香板业等项目落地、投产,新建过亿元项目998个,其中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34个。
——商城转型增创新优势。“四个商城”建设提速,“临沂商城 中国大集”首位度凸显。顺利通过“中国物流之都”复审,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达到5700亿元、8500亿元,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快递业务量全省第一,快手农产品带货量全国第一,全国首个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平台运营,山东至蒙古国班列、鲁疆班列、临沂至日照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开展“园区 n”擂台赛,新建地产品园区9个,地产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9%。举办第二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等会展70余场,新增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展会3个。
——沂蒙乡村展现新面貌。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达到969万亩、418万吨,生猪存栏量、饲料产量保持全省第一,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落户临沂,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保障14.3万户、23.2万名脱贫人口不返贫。创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784个,改造农村危房1341户、农村清洁取暖15.9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961公里,提前完成145个安置区建设任务。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通过中期验收,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兰陵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费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莒南县成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兰山区义堂镇进入全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突出绿化引领,推行“绿地 停车场、体育健身、便民设施、农贸市场、应急避难”模式,建设首批百亩综合公园5处,新增口袋公园170处,获评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完善交通体系,临沂至滕州等高速公路开建,临港永锋等铁路专用线建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临沂段完成可研,临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治理城市拥堵,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0个,北京路沂河大桥、通达路祊河桥、沂河路和陶然路高架路通车,京沪高速城区段高峰时段借道通行,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70公里。强化功能配套,改造老旧小区36261户,建设棚改安置房14177套,新增供水管网100公里、燃气管网226公里、供热面积578万平方米,完成5处积水点治理,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241公里,入选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优化空间布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临港精品钢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沂河新区挂牌运行,济临经济协作区启动,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
——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出台《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行“企业评部门”,开展“中梗阻”、招投标等专项整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3万户、调查满意率96%。开展“系统集成改革年”活动,推出“一件事”服务46项,“爱山东”注册用户、上线应用数量全省第一,临沂“无证明城市”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实施县乡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在全省率先实现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